松嫩平原典型荒漠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681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典型荒漠化区域吉林省乾安县为研究区域,收集了1995年、2000、2007年,时间跨度为12年的覆盖整个吉林省乾安县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利用4、3、2波段合成标准假彩色影像,使用人机交互方式目视解译获取了该地区1995、2000和2007年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然后分析了乾安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且定量的分析了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由于研究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其生态系统脆弱且有着显著的敏感性。因此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于揭示生态脆弱和敏感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来分析研究各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程度。乾安县土地利用总量变化的特征表现为:耕地数量较大幅度增加,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建筑用地、湿地面积增加。   2、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来分析研究各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和转移情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计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方法,是区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的基础,利用GIS的矢量叠加分析,由两期土地遥感解译图,可以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耕地在2007年的总面积为22.40×104h㎡,主要是由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的,建设用地主要是由草地、未利用土地、耕地转化而来。   3、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来揭示吉林省乾安县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由于吉林省乾安县研究区域较小,时间尺度也比较短,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相比并不明显。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耕地面积增加,其驱动素主要是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草地面积的减少,其驱动因素主要是总人口,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其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其他文献
本文依托广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开展《广州市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资源调查项目》,以大虎岛为研究区,选择大虎岛岸滩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粒度分析、颗粒形态分析和重矿物分析对大虎
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因而迅速、有效地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及时地督促海洋污染的治理,将损失降至最低,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遥感
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对旅游规划来说,空间结构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旅游资源,在构建过程中紧密结合旅游市场
A  Jack is 12 years old and he studies in a middle school.He likes to tell his father,Mr Green,everything about his school life.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建筑能耗水平,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为了全面掌握我国建筑能耗的实际状况,加强能源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