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探讨中医体质与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及该病的发病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2011年4月27日-2012年1月15日,对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住院部、门诊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患者均知情同意;同时,收集2008年8月1日-2012年1月15日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住院部、门诊及出院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ABO血型、性别资料。所有调查、收集均由作者完成,按课题统一设计的《膝骨性关节炎中医体质与调体治疗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逐项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绝经年龄、中医体质、民族、ABO血型、体重指数(发病时)、家族史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 结果:1.共调查163例,女性133例,男性30例,女男性别比4.43:1;绝经后女性115例,占女性总数的86.47%。共收集知晓血型患者226例,女性182例,男性44例,女男性别比4.13:1 2.仅一侧膝关节患病的患者中,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6例(女11例,男5例)、右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4例(女19例,男5例)。患者性别与发病部位无相关性(P>0.05)。 3.仅母亲有膝骨性关节炎病史者24例(女19例,男5例);仅父亲有膝骨性关节炎病史者16例(女12例,男4例)。母亲或父亲有膝骨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其性别与其父亲或母亲膝骨性关节炎病史无相关性(P>0.05)。 4.伴发脊柱退行性病变者53例(女46例,男7例)、伴发高血压病者40例(女34例,男6例)、伴发糖尿病者15例(女11例,男4例)。以上伴发病发病率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0.05)。 5.A型61例(女49例,男12例)、B型71例(女56例,男15例)、AB型14例(女8例,男6例)、O型80例(女69例,男11例)。AB型男性患者构成比高于其他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发病年龄20-39岁27例(左膝1例、右膝4例、双膝22例)、40-59岁107例(左膝10例、右膝13例、双膝84例)、60-70岁29例(左膝5例、右膝7例、双膝17例)。患者发病年龄与发病部位无相关性(P>0.05)。 7.发病时体重指数(BMI)≤23 Kg/m2者56例,平均发病年龄(48.88±11.52)岁;24 Kg/m2≤BMI≤27Kg/m2者74例,平均发病年龄(47.73±10.16)岁;BMI≥28Kg/m2者33例,平均发病年龄(52.67±8.72)岁。BMI≥28Kg/m2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24Kg/m2≤BMI≤27Kg/m2组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平和质21例(女12例,男9例);偏颇体质141例(女120例,男21例);体质无法判断者1例。女性患者偏颇体质构成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前三位的体质是阳虚质(69次)、气虚质(50次)、气郁质(39次);男性患者前三位的体质是阳虚质(13次)、平和质(9次)、痰湿质(5次)。 9.本病前三位偏颇体质是阳虚质(82次)、气虚质(53次)、气郁质(42次);单纯偏颇体质前三位是阳虚质(45例)、气虚质(14例)、气郁质(10例);参与兼夹体质组成的前三位体质是气虚质(39次)、阳虚质(37次)、气郁质(32次)。 10.患者体质有42种情况,前三位是阳虚质(45例)、平和质(21例)、气虚质(14例)。 结论:1.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高发体质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也是男性患者的高发体质;女性患者偏颇体质构成比高于男性。 2.AB血型男性罹患膝骨性关节炎的风险高于其他血型男性。 3.体重指数大者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不一定早。 4.母亲或父亲有膝骨性关节炎病史者,未发现患者性别与其父亲或母亲膝骨性关节炎病史存在相关性。 5.未发现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与发病部位存在相关性。 6.未发现脊柱退行性病变、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三种伴发病的发病率与患者性别存在相关性。 7.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绝经后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非绝经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