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总方向被予以确立,使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的能力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也是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党在治理规律领会的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对治理理念的进一步创新,给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促动。国家治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乡村治理,中国问题的核心也出在农村,特别是对于国家的治理现代化来说,如果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无法达到,则全国性的现代化任务也就只能是空谈。而乡村的治理能力又是乡村治理中的关键因素,其能力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否顺利地达成,继而对我国最终能否达到治理现代化而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之后,在党和政府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较大的提升,实现了从传统的高度集权治理模式到现代化的分权治理模式,从传统的单一管制主体到现代化的多元治理主体,从传统的治理方法到现代化的治理方法,以及从传统的人治到现代化的依法治理等方面的转变。我国乡村的治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济得以稳步发展,与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也更加接近。但是,随着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出现了乡村社会的自治能力较低、乡村治理过程中社会冲突的加剧、乡村文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等问题。此种背景下,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村民委员会去行政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多主体间协同共治等措施,全面提高乡村的社会自治能力;同时,注重协调城乡发展、缓解城镇化引发的社会矛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乡村的法治建设,以推动乡村的稳定发展,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此外,也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在文化理论、保障、管理以及动力等系统方面的建设,从而有效地发挥文化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作用。
其他文献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保障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必然要求。我国传统以城市为中心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公共服务的供给同样实行城市偏
以测井曲线为主,结合岩心分析资料、试油资料以及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对志丹油田任山地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和对比.通过对研究区近100余口井的分析,将长2油层组划分
SCOPE21工艺半工业性试验证明,使用50%的弱粘结煤时,可以达到焦炭强度和焦炭平均粒度的目标值.试验结果表明,与现行工艺相比,DI15015可提高2.5个百分点,可以生产DI15015大于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人大代表的选区划分是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重要内容。1953年颁
80后进城务工女性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城乡之间、非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之间人口流动而产生的群体。进城务工女性群体的产生既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化不断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