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HLA-DRB1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在脑卒中诊断的意义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ao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对此类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情预防、治疗检测等的研究渐成热点,而寻找包括易感基因在内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则是上述工作的基础。文献报道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约引起70%患者的神经系统受累,主要原因为供应神经的血管发生血管炎导致缺血所致;HLA-DRB1基因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脑卒中亦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已发现基因型有13种。那么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又有何关系?哪种基因型是脑卒中发病的易感基因?本研究拟以脑卒中患者为材料,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关系,并通过研究HLA-DRB1不同的等位基因型在脑卒中发病频率,寻找脑卒中发生的易感基因。目的调查分析青年脑卒中和中老年脑卒中患者ANCA阳性率、临床基线资料和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别,并同时分析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寻找脑卒中的易感致病基因,为脑卒中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指标,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与中老年脑卒中患者、ANCA阳性脑卒中患者与ANCA阴性脑卒中患者之间的差异;(2)收集北京地区20例ANCA阳性脑卒中患者、20例ANCA阴性脑卒中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的全血,提取DNA,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法对提取的DNA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检测,分析ANCA阳性脑卒中患者、ANCA阴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结果1、青年脑卒中组ANCA阳性率为50.98%,显著高于中老年脑卒中组(42.46%),p﹤0.05;而中老年脑卒中组有糖尿病史的比例为59.46%、有高血压史的比例为40.54%,均显著高于青年脑卒组(19.23%,11.53%),p﹤0.05。2、ANCA阳性青年脑卒中组患者的血沉(ESR:22.33±3.87mm/h)、C反应蛋白(CRP:1.34±0.98mg/dl)、免疫球蛋白G(IgG:1237.25±481.61mg/dl)显著高于ANCA阴性青年脑卒中组(ESR:6.20±1.18mm/h,CRP:0.41±0.12mg/dl,IgG:1014.48±224.79mg/dl),p﹤0.05;ANCA阳性中老年脑卒中组患者ESR为24.54±3.85mm/h、CRP为1.26±0.94mg/dl、IgG为1299.97±475.17mg/dl,显著高于ANCA阴性中老年脑卒中组(ESR:13.92±2.12mm/h,CRP:0.35±0.26mg/dl,IgG:1081.30±249.97mg/dl),p﹤0.05。3、HLA-DRB1基因在北京地区人群中共检出11种基因型:HLA-DRB1*01、03、04、07、08、09、11、12、13、14、15,未检出HLA-DRB1*10、16基因型;其中检出率较高的基因型有HLA-DRB1*07(16.67%)、HLA-DRB1*14(15.00%)、HLA-DRB1*04(12.50%)、HLA-DRB1*11(12.50%)、HLA-DRB1*12(11.67%)、HLA-DRB1*13(10.00%),上述6种基因型共占78.34%。4、HLA-DRB1*07、13、14三种基因型在ANCA阳性脑卒中组、ANCA阴性脑卒中组、健康人群组出现的频率相近,HLA-DRB1*04、11两种基因型在ANCA阳性脑卒中组检出频率低于另外两组,而HLA-DRB1*12基因型在ANCA阳性脑卒中组检出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脑卒中组、健康人群组,提示HLA-DRB1*12是北京ANCA阳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基因型。结论1、青年脑卒中组ANCA阳性率较中老年脑卒中组高,提示ANCA与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可能存在某种联系。2、ANCA阳性脑卒中患者ESR、IgG与CRP均高于ANCA阴性脑卒中患者,说明上述指标与ANCA具有同向性或正向关联。3、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是北京地区ANCA阳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易感、致病基因。
其他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