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Bandura(1977)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以来,涌现出大量与其有关的研究。作为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在教育领域中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也不计其数。关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也很多,大量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水平成显著正相关,并是其重要的预测变量。然而国内绝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是汉族学生,而对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非常薄弱。正是基于效能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研究的不足,作者展开了对南昌工学院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的调查研究,以期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有效建议。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是在张日昇(2004)的外语自我效能感量表基础上稍作修改而成。该问卷包括四个维度:能力感、挑战感、努力感、挫折感。本研究旨在调查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与学习者个人因素的关系,涉及性别、年级、性格、家庭背景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首先作者对来自南昌工学院120名非英语专业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后按学生学业成绩,从三个层次中共选取20名同学进行访谈,从而为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持。调查结果显示:第一,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偏低状态;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上,学生效能感最高的是努力感,挫折感和能力感次之,最低的是挑战感。第二,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他们个人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少数民族女生自我效能感略高于男生,性格外向学生效能感略高于内向学生;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效能感略大于来自城市的,但均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年级差异方面,结果发现大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大一学生。第三,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成绩越好。最后,在对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积极回馈以及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