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的研究,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比较法、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湖南湘阴话的介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分析;并通过湘语内部对比以及跨方言、跨语言的类型学考察,努力寻求湖南湘阴话介词与汉语其他方言的共性和差异,挖掘湘阴话介词以及汉语方言介词的类型学意义,了解汉语方言某些与介词有关的特殊语言现象。研究表明,湖南湘阴话作为汉语方言的构成部分,湘阴话介词既体现了汉语方言介词乃至人类语言的某些普遍共性,通过跨方言、跨语言的类型学考察,本文发现了湘阴话中也存在着使役动词向假设连词语法化链条、被动标记和与事标记之间的蕴含关系等;另外,湘阴话作为一种地域方言,在历时的发展过程当中,也体现出自身的个性,因此,本文对于湘阴话中某些特殊的与介词相关的语言现象的发掘具有一定的方言类型学意义。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普通话介词研究、湘语介词研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概述汉语学界介词研究的趋势以及介词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指出湘阴话介词研究成果匮乏以及研究方法需要革新、研究视野需要扩大。第二章对湖南湘阴话的前置介词展开详细的描写、分析,详细分析湘阴话前置介词题元功能的多样性;尤其是对湘阴话基本方所前置词“得”,我们认为也存在着“‘在’义动词——介词——体标记——语气词”的语法化链条;与事介词“同”也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路径。第三章对湖南湘阴话的后置介词以及框式介词展开描写、分析,并通过与吴语、普通话的对比,指出湘阴话存在着后置介词不发达、框式介词并不稳定的特征。第四章探讨了湖南湘阴话中“把”字词性的多样性,详细分析了处置标记“把”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湘阴话中也存在“使役动词——假设连词”的语法化路径;另外,我们还发现了湘阴话中“把”、“是”可以充当后置假设连词的特殊语言现象并就其来源进行了解释。第五章详细描写了湖南湘阴话中被动标记的句法、语义特点并指出不同被动标记之间的句法差别;另外,通过跨方言的类型学考察,引发了对汉语方言中双音节被动标记和与事标记、双音节被动标记与单音节被动标记之间关系的思考。第六章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