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三个译本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框架下,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三个不同时期的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考察译者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和选择。   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于2004年出版。他把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应用到翻译研究。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框架中,胡庚申教授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所谓的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他系统地从适应和选择的视角解释了翻译过程,提出且论证了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以及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这一理论为翻译过程和译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1852年出版的美国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闻名世界的经典文学作品。清末民初,在林纾和魏易的合作下,这部小说于1901年第一次以文言文的形式翻译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黄继忠先生于1956年着手翻译这部小说,该译本横跨了十年的文革时期并最终在1982年出版。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译本开始出现,其中1998年出版的王家湘的译本比较有代表性。   这三个译本分别诞生于中国三个特殊的时期:清末民初,文革时期、二十世纪末。不同的时期有其典型的翻译生态环境。在该个案研究中,三名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以及译者对其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将被详细的论述,译者对译文的适应性选择也会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比研究,文章旨在一方面论证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力;另一方面探讨翻译生态环境视角下的翻译评价;最后,基于不断变化的翻译生态环境,名著重译的必要性将得到合理的解释。  
其他文献
学位
外交演讲,作为外交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塑造国家形象,传递国家声音的重要平台。对外交演讲的研究历久不衰,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系统功能语法学和语用学视角,对外交演讲的修
托尼·莫里森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关注黑人女性在种族以及父权制压迫下的
关键词:信任  “我们就是赌,赌RNG一定能来巴黎的。”  这是半决赛当天,天顶体育馆一位举着灯牌的粉絲说的一句话。从柏林到巴黎,这是MSI期间第一次在观众席上看到了点点灯光。她提前一个月在淘宝上订好了灯牌,在半决赛前一周用DHL快递运到了巴黎。  而这场孤注一掷的赌局,是在RNG跌跌撞撞走进季后赛之后就有的雄心壮志。  闯进S7半决赛的四支队伍好像在这个赛季都被施加了诅咒,在各自赛区季后赛首轮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