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介质中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概述了化学电源的发展简史和锌基电池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可充锌电极存在的变形、枝晶、腐蚀与钝化的形成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碱性介质中锌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与涂膏式锌电极的充放电性能的研究工作.通过测量碱性电解液中金属锌电极在不同阳极极化过电位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金属锌电极在不同区域的阳极极化行为.在活化区,电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电极电位E、中间物Zn(OH)<,ads>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以及OH<->在电极表面反应区的扩散;随着阳极极化过电位的增大,电化学反应电阻下降,中间物Zn(OH)<,ads>在电极表面的覆盖率上升;在相对高的极化过电位下(约为200mV),覆盖率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金属原子与OH<->之间的吸附键转化为化学键的缘故.在过渡区,电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受OH<->扩散的影响,而是决定于电极电位E和电极表面钝化膜的覆盖率;随着阳极极化过电位的增大,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加,钝化膜在电极表面的覆盖率也随之上升;钝化膜在电极表面的覆盖率的增加速率(即加速度)在钝化发生时是先增加后降低的.在钝化区,电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电极电位E和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厚度;随着阳极极化过电位的升高,新钝化膜的生成速率和旧钝化膜的溶解速率均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厚度不断增加,即新钝化膜的生成速率大于旧钝化膜的溶解速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含有BaCO<,3>的活性ZnO.与纯ZnO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堆积密度、更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及更优的放电性能.此时钡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影响ZnO的结晶过程.采用化学反应法得到了锌酸钙Ca(OH)<,2>·2Zn(OH)<,2>·2H<,2>O与ZnBi<,38>O<,60>的混合物,ZnBi<,38>O<,60>的添加可以通过减小微晶尺寸有效地增大锌酸钙相的比表面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具有很高结晶度及纯度的La<,0.6>Ca<,0.4>CoO<,3>催化剂,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其对阴极氧还原和阳极析氧反应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一次锌空电池的放电性能与放电电流有很大关系,随着放电电流的升高,电池放电容量和放电中点电位急剧下降;二次锌空电池在经历了10个循环后,容量已所剩无几,电池失效.锌空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及其循环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红树林的独特环境为海洋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红树林内生真菌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微生物。目前,已经从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具有良好
近些年来,席夫碱作为最常见的含C=N配体一直被人们广泛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配位框架稳定、易于进行结构取代。同时很多含席夫碱的化合物在诸如抗菌、抗癌、抗氧化、催化、荧光等方面都拥有着良好的性质。本论文主要设计合成了三个V型双席夫碱配体:邻香兰素缩二甘醇二胺H2L15-甲基水杨醛缩二甘醇二胺H2L2水杨醛缩二甘醇二胺H2L3并将这些配体与金属离子盐反应得到7个金属配合物:[Sm(H2L1)(NO
本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合成了一种电活性配合物,并且用此配合物作为指示剂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发展了两种无指示剂的DNA传感器。1、合成了硝酸二水·双N-(2-吡啶甲基)苯甲酰胺合镉(II)(简称为[CdL_2]~(2+))配合物,通过X-单晶衍射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用电化学和荧光的方法研究了此配合物与d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dL_2]~(2+)在玻
本论文旨在探索和研究多功能核壳型包覆纳米材料的低温液相合成方法及表面修饰技术。通过对内核微粒表面进行改性,如改变表面电荷、官能团和反应特性,为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复合提
固相微萃取(SPME)是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不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不需溶剂,被评为20世纪最具潜力的100项技术革新发明之一,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