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辽河平原不同农田生态系统CH<,4>、CO<,2>和N<,2>O排放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下辽河平原几种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水稻、玉米、大豆、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静态箱法对主要温室气体(CH4、CO2和N2O)在作物生长季的通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同时测定了相关土壤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作物在生长季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其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般来说随着作物的生长排放量逐渐增高,而后逐渐降低至收割后基本无排放。本试验各种作物释放温室气体通量总量关系为:CH4为水稻>大豆>玉米>小麦;CO2为大豆>水稻>玉米>小麦;N2O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 水稻田生态系统处于生长季时,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为甲烷,并且甲烷通量随各种管理措施的不同而不同,是大气的一个重要源;在非生长季甲烷排放量很小,相对生长季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烤田期有较高的CO2排放,04水稻常规处理烤田期CO2排放量为总排放量的35%,05年为27%,其他时间CO2排放通量比旱田稍低。水稻田N2O通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排放量并不比旱田生态系统小。对于水田来说,温度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 在麦田、玉米田和大豆田等旱田生态系统中,无论生长季或非生长季,甲烷通量相对水田来说并不大。旱田生态系统不是大气甲烷的明显的源,但也不是大气甲烷明显的汇。旱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温度有显著相关性。旱田氧化亚氮通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旱田生态系统作为大气氧化亚氮的源的作用比较明显。土壤湿度是旱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 施N肥可以明显增强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但施肥量的增加对CO2和CH4排放的作用因作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不种植作物可明显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
其他文献
对虾是最重要的海水养殖产品之一,但是自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病害的严重威胁,尤其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已成为危害对虾养殖的最主要
In this paper, the Eulerian Stochastic Field (ESF) model in the Transporte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TPDF) class model is combined with the Flamelet Genera
In this paper, a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for nonlinear flutter and gust response analyses based on an efficient Reduced Order Model (ROM). The proposed method
目前电信网由多厂商设备构成,而且各自都有按不同标准开发的网管系统,导致系统间无法互通,电信网无法统一管理,阻碍了电信服务水平的提高。因而有必要开发一种电信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全网不同的专业网管系统的综合管理和优化,充分发挥网管功能。 本文论述的综合网管解决方案是通过在各专业网管子系统之上建立一个符合TMN标准的更高一级的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互联。本方案以HP公...
A Coupling Magneto-Electro-Elastic (MEE) Node-based Smoothed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 (CM-NS-RPIM)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free vibration and transi
本实验通过改变以下试验条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的不同、卵母细胞去核时操作液成分的不同,来研究其对山羊核移植效率的影响,希冀寻找一个有效的核移植方案。1、将山羊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