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矛盾的女性意识——《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阿施利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勃莱特.阿什利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人物。从诞生之日起,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形象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海明威有憎恶女性的倾向,因为他笔下的勃莱特是小说中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线,诸男性的苦难与痛苦均由她造成,她是对男性世界有“破坏力”的女人;也有人认为海明威对女性的态度是积极的、进步的,因为他笔下的勃莱特是一位勇敢背叛男权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独立自由的新女性。本论文作者认为上述两极化的评论各具偏颇,均不能客观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本质。勃莱特.阿什利即不是所谓的坏女人也不是进步的新女性,而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代徘徊于新旧边缘的悲剧性人物,在她身上折射出海明威对女性进步与男权统治间的矛盾复杂心态。  本论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原则,具体分析了海明威对叛逆女性勃莱特的喜爱、同情和支持,但另一方面,海明威认为男性是第一位的,女性是异己的,也是男性要用排斥来突现自身力量的平台,而勃莱特对自由和独立的强烈向往,在男人面前表现出的强势和优越,都让他难以接受,因此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夹杂了一些厌恶的情绪。正是海明威即同情又排斥的复杂情感,使勃莱特身上充满了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使她无法真正地摆脱传统道德的约束,成为独立自主的新女性。而且海明威对战后新女性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建立什么样的社会行为准则并不很明确,似乎在暗示,对新女性来说,真正困难的不是对旧传统的反叛,而是建立能为社会公众接受的行为准则。
其他文献
此篇文章所讨论的是美国流行文化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中国年轻一代树立一个正确的多元文化观念,在全球化和改革化的背景下,能够理智审视流行文化的异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其中,英语译本占了绝大多数。概念隐喻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频繁使用尤其体现在诗歌和人名上。隐
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总是在两种态度间徘徊,要么以被动的方式思考和要么以主动的方式思考,而秉持不同的态度论事往往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当然主动思考抑或是被动思考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思考方式。就拿今年调降经济增长目标这件事来说,这里面暗示了经济前景不明朗。因为金融危机爆发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国都没有调降经济增长目标,而现在调降增长目标,显示出当前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不
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作品,尤其是在诗歌方面颇有建树。叶芝在诗歌创作前期曾受到前拉斐尔派和神秘主义的影响,诗歌的主题主要是浪漫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