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GDP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最核心的环节,其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与经济总量不断突破及金融市场日益繁荣的景象形成鲜明了对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日益严重,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平稳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现阶段,有效减缓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金融业发展起步晚、金融市场还不成熟,金融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关于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不同学者间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学者们普遍认可的有三条传导路径:即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非均衡效应及减贫效应。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经济发展取得飞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或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金融领域,山西省更加需要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其他省份的差距。本文将山西省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结合山西省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以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非均衡效应和减贫效应为依据,探讨山西省金融发展是通过何种传导机制作用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  向量自回归(VAR)是由Sims提出的,该模型并不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理论基础之上,它分析的仅仅是各种变量之间纯粹的数理统计关系。VAR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各种内生变量的滞后项也引入到模型中,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山西省1979~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以金融发展规模(FIR)与金融发展效率(FE)作为衡量山西省的金融发展的指标,同时引入人均GDP(lnP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IS)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定量分析山西省金融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1)山西省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会加剧贫富差距;(2)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可以减缓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3)人均实际 GDP的增长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比较微弱,短期内人均实际 GDP的增加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4)山西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的提升,表明从事第一产业的广大农民实现增收,这会显著的改善城乡收入差距。  最后,笔者依据前文的理论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这些建议分别是:提升农村居民金融需求能力,避免农村金融资源的不断外流;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提升金融发展效率;鼓励农村金融创新,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扶持农业发展的力度,确保农民实现稳定增收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都说出门穿新衣,会有好心情,这次西安之行的确如此,在把握了好几天捷恩斯的多功能方向盘之后,我已经习惯了这款时刻安全包裹我的全新进口豪华轿车,高人气的回头率也让这款“新衣”中的我一路心情不错!  芙蓉听风  全新捷恩斯的高人气回头率得益于其新颖的外观设计,用个俗语说就是版型不错!这主要来源于其采用的最新流体雕塑2.0设计理念,比如极富冲击力的车前脸那大嘴式的中网栅格,有霸气但不外露。走到稍侧一点的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