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的实时计算研究及生物医学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Thre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3D-DIC)是一种非干涉式、非接触式,用于全场形貌、变形与运动的光学测量方法。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逐渐从传统的实验力学扩展到生命科学、医疗、工业检测等领域,同时也对3D-DIC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实时性,鲁棒性等。立足于实际应用需求,本文致力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的实时性研究以及解决3D-DIC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虽然众多学者对3D-DIC的计算效率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无法满足对全场大范围密集采样点进行实时相关计算的要求,只能实现小范围和小变形假设下的实时计算。而特定的应用场合,如机器人导航、人体虚拟动画等,只需评估关键点的位移及运动。因此,退而求其次,我们尝试使用3D-DIC方法来对离散点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在第二章中提出了一种设置间隔的整像素搜索方法。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提升计算效率4-10倍。本章还比较了计算机视觉中的特征方法与3D-DIC方法、圆形标记点与散斑标记点的不同特点。第三章中,基于优化的3D-DIC散斑点跟踪方法,本文设计了针对于颅颌面手术的导航系统,并制作原理样机验证了其精度和可行性。同传统的红外手术操作系统所使用的球形标记点相比,散斑标记点具有布置方便,占用空间少的优势,可以满足对于各种小型物体的实时跟踪需求。在系统框架设计中,较好的解决了系统注册、拉格朗日坐标下的姿态解算、跟踪中断再续等问题。第四章中,通过模拟传统脉诊过程中医生使用三个手指对不同穴位施加压力以获得脉搏信号反馈的过程,本文搭建了基于3D-DIC方法的脉搏信号采集系统,并针对不同压力下、不同穴位的脉搏信号,结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分析,验证了传统中医"寸浮尺沉"的观点。文中还计算并讨论了脉搏波波速。在较低的压力值下,脉搏波波速的计算较为准确。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基于自然纹理的人脸表情重建与动画制作。文中针对自然纹理相关度较差、大变形等问题优化了计算参数,并解决了重建中的坏点过滤、空洞修补等问题。第六章介绍了 3D-DIC在手背皮肤、捕蝇草闭合的变形测量以及印制线路板的三维形貌的应用,主要解决了照明、制斑等一系列工程问题。同其他方法相比,3D-DIC能够进行全场测量,在后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其他文献
突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就能活下去的:然而,从小到大,阳光普照我们的光彩,可又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
与"人"相关的因素一直是影响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内部人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的行为决策往往忽视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在理解
地处北美洲和南美洲交界处的中美洲国家巴拿马,东西两面紧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巴拿马“兴起于海洋”。然而由于塑料袋的大量遗弃,周围海洋污染加剧,与海为伴的巴拿马人日益感受到来自环境的压力。巴拿马政府正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此举使巴拿马成为中美洲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国家。据当地媒体报道,巴拿马境内所有超市、药店和零售店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聚乙烯材质的塑料袋,而批发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有人说我是天使下凡张开翅膀,不停地飞翔其实,我只是列车一辆上班,下班,洗衣,做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因此,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才能让初心永远保质保鲜。   以学促行,做到知行合一。坚守初心和使命,必须强化理论武装。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自觉,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带着问题学、带
随着护理门诊的开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护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办护理门诊就应该有护理医嘱及规范的护理处方.护理处方的出现,既是对100多年传统的医学护理模式的挑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取材方便、可自身来源、易于分离和体外扩增能力强、免疫原性低、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基因修饰、不涉及伦理学问题而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细胞移植
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2007年国家科技部调查报告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对优势,它符合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人民健康的需求,是中国未来医学发展的基础[1]。但长久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