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其基本含义为民众的生计、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国民生建设的根本追寻。民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殷切关心的重要领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国复兴之路也是民生幸福之路,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就必须考虑人民的切身利益,全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将其作为发展的基础,这与马克思民生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奋斗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民生幸福的实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和不渝使命。新中国成立至今,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惧艰难险阻踏上了一条“由立至富,由富至强”的发展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接连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总体达到小康,到如今进入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新时代带来新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问题、新矛盾,在传统民生问题依然存在的前提下,面对不断涌现的诸如新时代供需矛盾、“中等收入陷阱”、实践创新与理论滞后的互相冲击等一系列新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时代大环境中全面认识民生含义,提升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认知,从民生角度深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开研究,全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道路、理论及制度,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的重大问题。本论文以马克思民生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形成、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和理论特征进行思考与探究,初步挖掘并总结马克思民生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旨在对现实民生的重大问题作出符合时代的理性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