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通过三种不同的低温酶处理加工方法来研究牛仔织物各种性能的变化。第一种方法是干法预处理+低温酶洗加工,主要采用臭氧整理和等离子体预处理两种方法对靛蓝牛仔织物和硫化黑牛仔织物进行处理,测试织物颜色,强力,刚柔性和织物表面浆料去除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可以得出先经酶洗处理再经臭氧整理的各项织物性能优于只对织物进行臭氧处理和对织物先进行臭氧处理再酶洗加工;等离子处理过程中硫化黑牛仔织物最佳处理工艺为气压80-85Pa,时间3min,功率119W,靛蓝牛仔织物最佳处理工艺为气压35-40Pa,时间1min,功率119W。第二种方法是复合酶低温酶处理加工,采用中心复合实验法设计,以淀粉酶、纤维素酶、漆酶及pH值为影响因子,在25℃条件对靛蓝牛仔织物进行一步法生物整理。测试织物的颜色,强力,毛细效应,浆料去除率及绒毛率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可以得出体系中纤维素酶,漆酶、淀粉酶,pH值对处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未见显著的交互作用,对织物的色光影响不大。漆酶、淀粉酶,pH以及纤维素酶与漆酶的相互作用对L值的影响显著。漆酶及漆酶与纤维素酶的交互作用对K/S值影响最为显著,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对织物的毛效作用显著,纤维素酶对织物的绒毛率和强力影响最大。在优化条件下对织物进行低温一步法处理,整理效果接近传统的两步法处理。第三种方法是化学+低温酶处理加工,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以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铵和时间为影响因子,在25℃和50℃条件下对靛蓝牛仔织物进行一步法处理,测试织物的颜色,重量减量率和刚柔性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得出次氯酸钠的浓度最适宜为25g/L,处理5min,再向其中加入纤维素酶的浓度适宜1.82g/L,25℃处理50 min,经该工艺处理后的织物颜色偏亮,染色深度较浅,织物表面浆料去除较多,织物的强力较好,织物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