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所研究的旧建筑改造中的“透明性”这个具备丰富可能性的课题,是基于在对旧建筑改造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以及存在问题关注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期间的工程实践,指出柯林罗的“透明性”概念及其特征与旧建筑改造的关系,认为旧建筑在改造过程中有必要尽可能多的或者有重点的满足历史信息的延续,达到建筑空间经验的“透明性”转移。片断、层次和透明性等概念与人类知觉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而在旧建筑改造领域中,这些也正是历史信息和空间经验得以有效传承的几大重要因素。故本文第二章首先从旧建筑改造透明性研究的理论依据出发,借柯林罗提出的“透明性”概念,来分析“透明性”在旧建筑改造中完成空间经验的转移和视觉心理的完形作用。“透明性”概念的所区分的两种意义的透明,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字面的透明”在建筑中所指代的透明材料的发展史,还是“现象的透明”所指代的空间经验的转移,都以其很强的物质性,在建筑中通过空间的形式沉淀成为静止的艺术。单是“字面的透明性”并没有太多的研究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对“现象的透明性”的认识,来研究旧建筑改造的方法和特征,有意识的以“透明性”的物质手段完成对建筑改造的感性表达。文章第三章主要分析国内外透明性建筑技术和心理发展的概况,第四章对“透明形”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旧建筑改造中的透明性空间的特征,并结合人类多样而复杂的心理需求,表现在对建筑空间品质和特色并不静止的追求上,指出本文所引用的“透明性”非完全静止的概念。最后,本文第五章将探索旧建筑改造中历史透明度的实现方式,提出旧建筑改造中系统化的应用方法——信息和片段提取、透明性分度筛选和信息及片段以新的结构方式组合为新的有机体——意图确立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希望它对其他从业者的设计实践等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