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RIC1切割微丝调控细胞顶端生长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极性是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特征之一,对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形态建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细胞的顶端生长作为细胞极性生长的一种典型模式,对研究细胞极性生长有重要意义。微丝骨架参与调控细胞的顶端生长,并受到微丝结合蛋白以及其它信号途径调控,如小G蛋白,Ca2+,磷脂类信号等。之前的研究发现拟南芥RIC (ROP-interactive CRIB motif-containing protein)家族成员之一RIC1作用于微管,增强katanin P60亚基KTN1蛋白对微管的切割作用,促进细胞内微管的有序化。在根细胞中,生长素信号途径通过ROP6-RIC1稳定微丝骨架抑制PIN2的内吞。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证明了RIC1蛋白通过其依赖于Ca2+的微丝切割活性调控细胞的顶端生长。通过体外生化实验发现RIC1具有依赖于Ca2+的切割微丝及在微丝正端加帽的功能。GUS(β-glucuronidase)组织表达检测证明RIC1在花粉管中表达量很高,暗示RIC1可能在花粉管生长中发挥功能。RIC1功能缺失导致花粉管生长速率变快,而过量表达会使花粉管生长速率变慢,证明RIC1负调控花粉管的生长。药剂处理实验发现RIC1作用于花粉管中的微丝骨架。接着利用Lifeact-mEGFP对花粉管中的微丝骨架进行标记,发现ric1-1花粉管顶端区域的微丝水平显著增加,而RICl过量表达花粉管顶端区域的微丝水平明显变少,进一步证明RIC1通过影响微丝骨架调控花粉管的生长。FM4-64染色等实验发现RIC1主要定位于花粉管质膜顶端,说明RIC1可能在质膜顶端发挥功能。对花粉管顶端质膜处的微丝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ricl-1花粉管顶端质膜上单根微丝的切割频率显著降低。而RIC1过量表达的花粉管顶端质膜上单根微丝的切割频率增加,表明RIC1在花粉管顶端质膜处切割微丝。过量表达失去质膜定位的RIC1点突变形式蛋白(RIC1H37D/H40D)仍能抑制花粉管的生长,但其对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正常形式的RIC1过表达。进一步观察发现RIC1H37D/H40D过量表达花粉管顶端微丝水平相比RIC1过量表达显著增加,但少于野生型的花粉管。这些结果说明RIC1的质膜定位对其发挥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RIC1在胞质中仍能作用于微丝,参与调控花粉管的生长。以上结果表明,RIC1依赖于Ca2+行使微丝切割的功能并作用于花粉管顶端区域的微丝,从而调节花粉管的伸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RIC1在根毛细胞中也定位于质膜顶端。RIC1功能缺失的植株会促进根毛的生长,而过量表达植株会抑制根毛的起始和生长过程。对根毛中的微丝进行标记发现:ricl-1植株根毛顶端区域中的微丝水平增加,RIC1过量表达植株根毛中的微丝束伸入到根毛顶端。这些结果说明RIC1在同样进行顶端生长的根毛细胞中有和花粉管相似的功能。以上结果表明,RIC1依赖于Ca2+通过微丝切割活性来调控细胞的顶端生长,为细胞顶端生长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机制。
其他文献
生物质气化可以把固体生物质转化为CH4、H2等可燃气体,经提纯后可制得高纯H2。H2可作为低碳、清洁的车载燃料。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油,焦油会堵塞管道、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焦油脱除是生物质气化系统能否稳定运行及高效产气的关键所在。本文使用稻壳作为生物质原料,对其热解后制得生物炭并使用水蒸气对生物炭进行活化处理。本文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水蒸气浓度对生物炭微观物化性质的影
土壤黑暗条件下幼苗黄化下胚轴进行快速的伸长生长以利于植物伸出土壤开始自营养生长。然而当幼苗出土过程中遇到机械阻力时,植物需要减缓下胚轴的伸长速度,增加机械强度,以利于幼苗顺利出土。因此,黄化下胚轴生长的负调控作用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乙烯(ethylene)在负调控黄化下胚轴的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当暗生长的拟南芥幼苗遇到机械阻力时,会产生大量的乙烯,乙烯信号通过下游转录因子EIN3/EILl抑制黄化下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老旧小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热点研究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需求也随之变化,居民有了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契合当下居民需求变化的时代背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探索居民在物质、文化等方面的生活需要,对老旧小区满足居民需求的评价标准和更新设计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对相关文献和政策的研究与梳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方法。
学位
羊泰勒虫病和羊无浆体病在全世界流行,并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两种疾病主要由蜱虫传播,患病动物有高烧、贫血、黄疸等症状,严重会导致死亡,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羊泰勒虫主要感染羊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羊无浆体主要感染羊的红细胞。泰勒虫病和无浆体病的高发时间与蜱虫的的活动时间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检测泰勒虫和无浆体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为了了
学位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中基于化学吸收法的CO2捕集技术是迄今为止工业化应用最为成熟的CCUS技术。而吸收剂能耗过高则是阻碍这一技术进一步走向全面工业化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均相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大幅降低再生能耗并且能够直接在现有的CO2捕集系统中运行的优势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三代吸收剂之一。本文针对以双胺作为主剂和热稳定性高的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