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是为害柞蚕的害虫之一,而其在农业和林业上又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尤其对蚜虫的控制作用最为广泛。本研究对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控害效能、抗逆性、越冬成虫的保护贮藏等进行了研究,就是为合理控制异色瓢虫在蚕业上的为害,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害虫天敌的角色,从而为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该种鉴定的重要特征是近鞘翅末端7/8处有-明显的隆起横脊。按其鞘翅底色及斑点数目可分为四类:黄底型、花斑型、四窗型、二窗型,按其背面色泽及斑纹变化可分为两类:浅色型和深色型。该虫在辽宁年发生3代,以成虫群集越冬。
通过调查测定,异色瓢虫越冬成虫在柞蚕蚁场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的负二项分布,聚集的主要原因是由环境引起的。
室内研究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及成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成虫的寻找效应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4龄幼虫及成虫对萝卜蚜均具较大的捕食潜力,捕食力成虫>4龄幼虫;成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在猎物密度固定的条件下,成虫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成虫之间表现极强的干扰效应。
室内试验研究了异色瓢虫耐低温和耐饥饿的能力。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耐低温能力:成虫(非越冬代)>幼虫>蛹;异色瓢虫的耐饥饿能力:成虫(非越冬代)>幼虫。
试验研究了异色瓢虫越冬成虫冬前捕捉的最佳时间及温度对其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捕捉时期为10月中下旬,每天的捕捉时间最好在12~14时;异色瓢虫越冬的适宜温度为-2~4℃,4℃为越冬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