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德的辩护——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美德理论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美德理论的比较研究。这一研究将主要集中于两者对美德进行辩护的不同方式,或者说论证美德的必要性的不同方式之间的比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学界比较流行的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美德理论的调和论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并详细考察了这两种美德理论立论的基础,即美德如何得到辩护的方式。   传统上,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伦理学是截然对照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一种以美德为中心的伦理学而康德的伦理学是以义务为中心的伦理学。但是,随着对康德的道德哲学的研究视野的扩展,这种传统的观点开始遭到挑战。有些学者致力于在康德的道德哲学的框架中为美德找到地位,并系统地阐发出一种康德式的美德理论,且这种理论表现出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很大的相似性,而基于这一点,似乎可以在康德的伦理学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之间作出某种调和。本文所要针对的就是这种调和论式的解读所存在的问题,即虽然可以在二者的美德理论中找到一些共通之处,但这种相似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调和二者的伦理理论?也就是说,问题并不仅仅是康德和亚里士多德是不是都认为美德是好的、必要的,而是说对于二者来说,美德为什么就是好的、必要的,而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对美德进行辩护的问题。   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本文将首先考察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辩护。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是好的,但是美德并不是无条件就是好的,美德必须诉诸对幸福的贡献才能得到辩护,因此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辩护在根本上立足于对幸福论的深深承诺。进一步,我将考察康德式的美德是如何在康德的道德哲学框架内得到辩护的。对于康德来说,美德之所以是好的,就在于一方面人类的实践理性有自我立法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人类又是自然的存在者,具有感性的方面,这意味着自然的倾向和欲望有时候会干扰人们对道德律的遵守,而培养有美德的品性则会使人们的情感和欲望不再是服从道德律的障碍,反而使人们会乐于去按照道德律的要求去行动,因此,美德的必要性根本上是为了加强人们对自我施加的道德约束的服从,而美德的培养过程则展现了意志的道德力量。   在此基础上我进而比较了这两种辩护美德的方式的出发点和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实践理性观之间的差别。我试图通过这种比较表明:虽然传统的观点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伦理学的截然对照是有失偏颇的,补充并重建康德美德理论也是有益的尝试,但是这并不能作为一种调和论观点的充分依据。因为它忽略了两者的美德理论在立论基础上的差异,而且我认为这个实质性的差异事实上构成了这种调和论的限制性条件。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思想演变过程及其成败得失。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经历了革命和建设两个过程,他首先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
一、教学理念  《温州地方专题课程标准》指出:要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所以,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大活动、主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特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江苏沿海春玉米区位于我省东部,北起灌溉总渠,南止长江,西靠串场河和通扬河,东临黄海,包括盐城市的射阳、大丰、东台及阜宁的南部,盐都的东部,南通的启东、海门、如东、通州
本文对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进行了专门研究。《安乐集》中所包含的净土思想极其丰富,所涉及的佛教思想范围也很广泛。笔者将该著作所论述的重要问题做了全面梳理,对其中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11年11月8日,在亚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由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主办,欧洲宇航防务集团Cassidian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广州数字集群通信论
类金刚石膜是一种人造的新物质新材料 ,碳原子是该物质的主要成分。以原子键构成的正四面体原子晶体结构为存在形式。其工艺是采用奇特的碳原子晶体沉积法 ,能在常温常压下于
期刊
通过大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连续种植对大豆孢囊线虫消长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无论在黑土或盐碱土地区种植 ,大豆孢囊线虫孢囊数量变化不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