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方对性早熟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评估滋阴泻火方干预性早熟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性早熟的机理。
方法:26日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性早熟模型组(P组)、亮丙瑞林组(L组)、中药大剂量组(C-L组)、中药中剂量组(C-M组)和中药小剂量组(C-low组)。P组、L组、C-L组、C-M组和C-low组建立由N-甲基-DL-天冬氨酸(NMA)诱导的性早熟模型(NMA 40mg/kg,每日下午2:00和4:00分别皮下注射)。L组、C-L组、C-M组C-lowf组在建立模型的同时,分别用亮丙瑞林(100 μ g/kg,皮下注射,1次/日)、中药大剂量(30ml/kg,灌胃,1次/日)、中药中剂量(15ml/kg,灌胃,1次/日)和中药小剂量(7.5ml/kg,灌胃,1次/日)进行干预。P组大鼠出现第一个动情前期的当天下午2:00将其处死,其余各组同时处死。处死时计算各组大鼠的卵巢指数和子宫指数,观察卵巢黄体出现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RT-PCR)测定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mRNA表达水平和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mRNA表达水平;采用外周骨定量断层扫描技术(PQCT)测定胫骨骨密度(BD,包括总骨BD、骨小梁BD和骨皮质BD)。
结果:①与N组比较,P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下丘脑GnRH mRNA表达水平、垂体GnRH-R mRNA表达水平以及胫骨骨BD(主要为骨小梁BD)显著升高(P<0.05),而L组、C-L组、C-M组上述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P组比较,L组、C-L组、C-M组以上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C-low组上述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L组比较,C-L组、C-M组以上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④C-L组与C-M组两者之间比较,以上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①NMA诱导的雌性大鼠性早熟模型是真性性早熟模型;②滋阴泻火方大、中剂量及亮丙瑞林能抑制NMA诱导的雌性大鼠性早熟的发生,使大鼠的性腺发育和功能状态以及BD维持在正常青春前期水平;③滋阴泻火方大、中剂量对大鼠性早熟模型的抑制作用与亮丙瑞林相似;④滋阴泻火方大、中剂量组之间,未见量效关系;⑤滋阴泻火方大、中剂量可以下调性早熟模型大鼠下丘脑GnRH和垂体GnRH-R基因的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推测该作用可能是滋阴泻火方治疗性早熟的主要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