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医针灸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方法为:①传统体针;②蝶腭神经节针刺技术,我们前期基于13余万人次的临床治疗提示“蝶腭神经节针刺技术”较传统针刺的疗效优势更明显,但具体优势点尚需明确并验证,该技术安全性也需科学评估。[目的]初步探索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与传统针刺相比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所在。[方法]采用非随机病例对照,按患者就诊序号,将病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病例来源于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鼻炎专台就诊的患者。治疗组予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每周1~2次,疗程四周,最多8次。对照组予传统针刺,以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配穴选择上星、合谷、禾谬、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等,每次依据辨证取主穴、配穴各1~2穴,留针30分,每周2次,连续治疗四周,共8次,疗程结束一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价:针刺后体征、症状、起效时间、鼻炎症状总分量表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NNSS、鼻眼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以此分析治疗组的疗效优势所在。[结果](1)主要指标包括体征改善起效时间、症状改善起效时间,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p=0.04)。在伴随症状改善起效时间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无差异。(2)治疗后症状改善差异:计算①治疗期间2004版鼻炎症状总分、(2)治疗期间鼻炎症状总分、③治疗期间鼻炎伴随症状总分三项曲线下面积(AUC)总积分均值,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鼻部症状和伴随症状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0.001)。(3)治疗一月后复发率: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的随访复发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4)患者生活质量:以重复方差分析检验,治疗前后各组的RQLQ,总分均值在组内、组间比较皆有差异,且与时间因子相关,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皆可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组内、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治疗组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并有统计学意义(组内ρ值<0.001,组间ρ值<0.001)。(5)疗效持续时间、就诊总时间:经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疗效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而就诊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值<0.001)。[结论]1、两组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量表TNSS、TNNSS、2004版鼻炎症状总分量表、RQLQ量表评价,在:①治疗期间2004版鼻炎症状总分、②治疗期间鼻炎症状总分、③治疗期间鼻炎伴随症状总分、④随访复发天数、⑤疗效持续时间、⑥就诊总时间、(?) RQLQ等结局指标上,发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在针刺后起效时间上,治疗组优势更加明显,提示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较传统针刺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上在针刺起效时间方面可能最具优势,之后RCT试验可据此差异测算样本量,并进行验证。2、在试验过程中两组皆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此干预措施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可能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该提示尚需之后RCT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