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宽泛的世界文化环境和广阔的现代性哲学背景下以审美现代性为研究视域对周作人文学思想进行回望。论文以周作人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体验和现代性建构为个案切入,目的之一是解释现代性理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所呈现的规律和特点,既解决中国文论的无语,又深化现代性理论的内涵;目的之二在于在文学史研究方面以现代性理论观照现代文学史和身处其中的周作人,探析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的内在逻辑。最终为求在更深层次和更宽广领域解读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未完成的事业”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论文综合运用文艺经验学、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等宏观方法,并采用文本细读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具体方法提出问题、展开论证、得出结论。首先在绪论部分简述选题思路、研究视域,明确研究目的、创新之处和期待价值。之后深入周作人文学思想潜在的生成语境——“审美现代性”之中,从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特征、矛盾及与启蒙现代性的张力结构着手分析了新文学的现代性定位和现代性动力,进而追寻包括周作人文学思想在内的现代文学的理论资源、体系构建和基本主题。在确定研究视域后,论文从审美体验视域下的思想启蒙、理性启蒙视域下的审美救赎两个方面论证周作人文学思想的现代性特点和理论价值,即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兼具启蒙和审美双方面的贡献,并且其启蒙理性的诉求始终在审美体验的视域之内,而其文学思想的审美建构又不能脱离理性启蒙的话语范畴。在周作人审美体验视域下理性思想启蒙部分,论文从其代表性理论“人的文学”切入,论及了其文学思想在启蒙潮流中对于自然人性、人的主体性和人生实在的理论贡献。其中具体论述了周作人对于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集体与个体、神本与民本、男性本位与女性本位、成人本位与儿童本位、为人生与为艺术等二元命题的理论态度和学术观点。在理性启蒙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的文学性建构部分,论文重在发掘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审美救赎功用。具体从周作人源于希腊精神的审美理想、对于文学本质的反思性认知、对于文学自律形态的基本主张三个方面论证了其文学思想在时代启蒙思潮中对于文学本质和审美情思的坚守,以及对于启蒙话语绝对化的反拨。三个方面由文学理想到文学与外在因素的关系再到文学的内在品格层层递进,具体辨析了周作人对于文学情感性、独立性、超越性以及文学的个性、文学的宽容、文学的优美等范畴的理论主张,透视了其审美现代性价值。论文在对周作人文学思想进行现代性视域之下的回眸之后,着重思考和揭示其思想的尴尬与启示,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新文学现代性的追求与困惑、矛盾和张力的结论性思索。论文的结论之一为:周作人所代表的正是审美精英主义知识分子的人生困惑,所张扬的自然人性往往会遭遇到道德的批判,他们个人主义的情思也要面对国家话语捆绑下的无奈,他们感性审美向往的自由也往往会在与社会理性的碰撞中品尝苦涩。他们始终处于矛盾和焦虑的状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审美与启蒙始终在其情感世界和思想意识里冲突撞击。论文结论之二为:审美是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程在总体启蒙理性话语下边缘的声音。这边缘的声音提倡的是一种不断更新、不止于形式、不追求固定结果的自我突破的创造精神,探索的是多元的文学建设道路。虽然审美对于世俗的抗争、对于平庸的拒绝、对于歧义的宽容、对于多元的捍卫总体上淹没于启蒙的洪流之中,但审美看似“缺席”却实则一直“在场”。它与启蒙理性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又时而相互转化,正是这样的张力结构形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前行动力。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更加任重而道远。周作人审美现代性的倾向及其遭遇,凸现了近代以来西方的个性解放大潮与传统中国的民族救亡大潮之间的冲突。虽然周作人一世“寂寞”,然而他对于当下和更遥远的未来却别具意义。
其他文献
采用低温淤浆法和高温本体法合成了聚1-丁烯,考察了聚合条件对1-丁烯聚合的影响,并利用DSC,GPC,XRD等方法分析了聚1-丁烯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淤浆聚合时,采用中国石化
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的影响下也产生了一批批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本文以茶子花派作家为探讨对象,阐述其与湖湘地域文化的关系。湖湘文化因其特
城市空间研究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目前已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城市化的一个结果,城市空间扩展明确地反映了城市化过程,在宏观上它是
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法律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并通过简要考察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对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情况,结合自身司法实践工作,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出庭
<正>叶青是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为首批名老中医专家郑蕙芳学术继承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叶师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传世文献进行了重新梳理,并结合汉代出土的简牍材料,对西汉财政政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国家财政恢复的角度来探
<正>李某,女,28岁,2013年6月17日初诊。孕5个月余,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夜间加重,皮肤干燥、散在淡红色丘疹,近2天症状加重,伴头晕、口干,夜间加重,手足心干热,烦躁
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皮肤科医师的关注,为了解该病合并恶性肿瘤的特点,我们对近20年南方医院收入院确诊的皮肌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在Novolen气相聚丙烯装置上,通过连续试验考察了进口和国产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外给电子体的平均单耗,以及CHMMS外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聚丙烯等规度及聚丙烯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铁路作为其中的一种运输方式,正面临着来自于公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的威胁。如何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