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健康评价体系构建——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能衡量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居民的健康质量。本研究以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健康的视角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图像解译、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荣昌区整体绿地格局以及海棠公园、八景园、海棠广场、儿童公园和重庆渝西植物园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绿地景观健康调查与评价。其评价结果有助于了解荣昌城区建成绿地的景观健康现状,并根据评价结果为荣昌区后期的绿地规划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1)构建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健康评价体系经过查阅文献和规范、收集相关资料后,构建了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健康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准则层3项和指标层37项。其中准则层分别为: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和景观附属。景观格局包含斑块密度、景观面积百分比等共计12项指标;景观生态包含群落物种稳定、绿视率等共计14项指标;景观附属包含园路、建筑等共计11项指标。(2)确定指标权重及赋分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目标层、准则层分别构建判断矩阵。利用专家评分法,对各判断矩阵进行打分,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集结为满足要求的综合判断矩阵,最终得到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B1景观格局(0.6660)>B2景观生态(0.1893)>B3景观附属(0.1447)。各项指标中总权重较高的有,景观面积(0.1019)、斑块评价面积(0.0949)、聚集度指数(0.0773)和景观分离度指数(0.0683);总权重较低的有,设备管理(0.0069)、绿地可达性(0.0065)和水环境质量(0.0061)。由此可以看出,在城区绿地整体规划时,应当着重考虑绿地的空间分布与镶嵌关系,其次才是绿地景观生态和景观附属设施配备。参考相关研究和有关评价标准及设计规范文件,为每一项指标制定对应的赋分标准。其中定量化赋分指标共计32项,定性化赋分指标共计5项。(3)对荣昌区绿地景观健康进行评价利用图像解译收集2009年和2020年荣昌区绿地景观格局原始数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法收集五个代表性公园的景观生态和景观附属相关指标原始数据,按制定的赋分标准对指标进行赋分,将得分导入评价体系模型中,采用综合指标评分模型计算荣昌城区绿地景观健康评价得分。得出荣昌城区绿地景观健康总体得分3.574,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其中准则层的景观格局得分3.520,景观生态得分3.851,景观附属得分3.464。说明荣昌城区绿地的景观生态健康状态最好,景观格局和景观附属相对较差。(4)提出荣昌区绿地景观健康优化建议评价体系中赋分值小于等于3的指标共有12个,其中景观格局类指标包括香浓均匀度指数C7、最大斑块指数C8、景观形状指数C10、周长面积分维数C11和香浓多样性指数C12。景观生态类指标包括本地植物指数C15和功能型植物指数C16。景观附属类指标包括建筑C28、景观小品C29、其他附属设施C32、文化传承C36和绿地可达性C36。对荣昌区绿地后期优化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绿地景观格局方面,应适当简化斑块形状,增加优势斑块绿地的面积,丰富绿地斑块类型,增强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景观生态方面,应优化植物物种结构,适当增加乡土植物和特殊功能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景观附属方面,应注重建筑的装饰作用,增加具有人文历史内涵的景观小品和造景,适当调整绿地出入口等。
其他文献
公立医院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同时还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健康管理等多种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职能。医疗器械是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设备、材料等特殊物品,是重要的公共卫生资源,它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涉及公众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最基本的权益。为将医疗器械管好、用好,落实国家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器械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开始细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内容,推进医
学位
本文通过文献的查询,归纳研究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整理济南古城资料等作为后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其次,根据前期的归纳资料,构建本文对明城府历史街区景观的研究体系,包涵客体现状、认知意象、主体评价全方位研究框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最后经过现场调研,对明城府历史街区景观以上述研究体系为框架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景观提升策略,得出的结论如下:(1)根据环境认知理论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过程的指导思
学位
“双减”政策再次强调教育要回归学校、回归课堂。课堂是减负、提质、增效的主阵地,笔者聚焦课堂,积极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聚焦量感培育,唤醒数学思考,重塑知识结构。以“课桌有多长”一课为例,笔者通过试量、探量、悟量、用量四个环节,落实具体量的深度体验、单位量的丰富感知、叠加量的有效感悟三大量感培育路径,让量感在课堂上有序生长。
期刊
2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喜欢追寻自然生活、亲近自然。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因此,回归田野、自然的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最佳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农田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农田景观价值,协调城乡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富裕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成都
学位
2017年,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政策。2021年,我国全面启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空间和布局始终是关键要求。我国正处于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型的过渡阶段,如何顺利转型,实现乡村景观的资料可视化和特色营造,是紧迫而严峻的问题。本文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整理乡村本底资源、优化乡村发展格局、挖掘并保护乡村景观特征,总结出科学
学位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点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游玩的主要活动空间之一。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数据,近年来发生在城市公园的暴力犯罪案件数量有明显上升,传统的仅依靠治安管理和法律惩治的方式维护公园空间安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抑制犯罪的效果,而且长久以来,国内对于公园景观的研究忽视了从设计阶段预防犯罪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引进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相关理论。国内目前关于通过环境设
学位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研究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国内在街道空间品质的相关文献数量日益增长且涉及较多学科的交叉,文献数量持续增长。2、近20年的研究发展中,研究方法由主观判断到运用新技术、新数据的客观评价分析方法等可重复性的定量化研究。3、最后对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发展作出展望。
期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群与自然表现出愈加明显的断裂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会导致人群生理心理的疾病,更无益于全球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态势,因此重建城市人群与自然的联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人类与自然重新联系的途径有很多,社区公共空间凭借便捷的区位位置和与人群的高频互动性,在人群的参与性、接触频度、接触时长上有一定的优势,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景观为实现自然重联的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与
学位
我国的2020年中国水运发展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球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省内有嘉陵江、岷江等大江大河,水运资源丰富,是四川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省委在十一届三次全会中明确指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川境段通航能力。航电枢纽是航电结合,以电促航的航运建设新模式,使沿江成为水上高速公路,是内陆通江达海的关键一招,正在被广泛应用。目前,嘉陵江
学位
湿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资源却在人类社会和城市运动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退化消失,全球湿地面积急剧缩减。为保护湿地资源的同时改善城市绿地结构与人居环境,大量的城市湿地公园开始兴建。传统的城市湿地公园以较大的集中式水域湿地为核心,但对湿地主体为分散型湿地斑块的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研究却少有出现,使得此类湿地资源被粗放式的设计建造方式浪费。研究基于此,选择了此类情况较为典型的区域——四川成都市凤栖湿地为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