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自平衡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独轮自平衡机器人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目光。独轮自平衡机器人是一个非线性、多耦合、非完整性约束的欠驱动系统,针对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器设计,向来是机器人学以及自动控制领域的难题。本文搭建了独轮自平衡机器人的物理实验平台,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模型,并就机器人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姿态控制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实物平台搭建本文中,我们研究并设计了一台采用惯性飞轮结构的独轮自平衡机器人,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应确保系统整体质量分布合理,以满足机器人自平衡控制的基本条件;二是机器人的硬件电路设计,具体是指主控制器、供电模块、电机驱动器、角度传感器、蓝牙串口通信以及PCB设计等;三是机器人的系统软件设计,指的是下位机端机器人主控程序设计以及用于调整控制参数的上位机软件设计。(2)系统模型建立本文首先分析了独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动态平衡原理:在前后方向上,机器人通过行走轮的加减速运动来调节纵向平衡。在左右方向上,机器人则由惯性飞轮加速旋转形成反向力矩来补偿侧向倾斜。因此,独轮自平衡机器人可以抽象成左右方向上的飞轮倒立摆以及前后方向上的一级直线倒立摆。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Lagrange方程分别建立机器人在纵向和侧向上的系统模型。(3)有限时间姿态控制器设计本文就独轮自平衡机器人前后(俯仰轴)、左右(横滚轴)方向上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目前,对于独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控制,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在控制器设计方面大多倾向于应用滑模控制理论。但是由于滑模控制器存在切换函数,是非连续的,在实际应用中,会不可避免出现“抖振”问题。因此,我们分别设计了机器人前后、左右方向上连续的有限时间控制器,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机器人系统能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同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连续的有限时间控制器相对于滑模控制器,能有效的避免“抖振”问题。
其他文献
主流的统计机器翻译(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SMT)方法本质上是词汇化的,将词当成独立实体进行翻译,这种词汇化的方法缺点是无法充分利用形态丰富的语言的形态信息
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分解炉温度的控制不仅影响到水泥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设备寿命。由此可见对分解炉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然而对分解温度的控制缺
随着科技以及社会需求的发展,三维打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进口的桌面型3D打印机相较于国产机而言,具有功能完善、性能好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国内研发的桌面型3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调度策略是智能电网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智能电网独特的结构特性与组成,使得应用于传统电网的集中式调度方法难以实现对智能电网的有效调度。智能电网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多智能体系统,智能电网组成单元(发电机,柔性负荷,储能单元)可看作为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单个智能体。因此,考虑将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算法应用于智能电网调度。本论文致力于应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算法解决智能电网
随着水利研究的兴起,为了更真实的模拟波浪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等的影响,提高波浪模拟的精确度与准确度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物理水池受到场地限制,波浪不可避免的造成二次
通过对用“热”场所的实地调研,发现传统的热能监控系统存在“热”计量方式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现场布线复杂且不安全、人工监控工作量大且易出错等问题,为改进上述问题,本文
振荡故障定位就是在多回路过程系统中出现大范围波动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寻找故障源头的问题。其意义在于能及时地发现引发过程波动的源头位置,并为下一步采用维修、
由于电网扰动的复杂性、随机性,使得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的和普遍认可的定量综合评估计算方法,而对电能质量进行正确评估是明确电
声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近年来,以其独特的便捷性、经济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与语音识别不同,声纹识别并不注重语音信号中的具体语义内容,而是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