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词典是以阿拉伯字记写古代蒙古语的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从词语的拼写角度看,它有着不完全相同于回鹘式蒙古文等其它文献的特点,它更多体现了当时当地的口语(或方言)形式,这一点弥足珍贵。可以为中古蒙古语研究提供直接的佐证,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古蒙古语的面貌。从词法角度看,它一方面存有现代蒙古语中通常不会出现,而其它一些古代语言文献中又不曾出现的词形变化,另一方面也非常明显地反映了蒙古语受突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影响的情况。这可以让我们管窥到当时处于西域—中亚的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情形。从句法角度看,它的双谓语表示连动意义的方式、句子成分的特别顺序都是其它古代文献所没有的。从词汇角度看,其中蒙古语固有词所呈现出的词义的丰富超乎想象;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其它文献中见不到的,在现代蒙古语中没有保存下来的一些复合词。这对研究蒙古语词汇发展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也正因为它是以阿拉伯字写成的,所以被学术界发现并得以研究得较晚,加之其难得一见,故国内外对它的研究近百年来进展缓慢,成果甚少。N·鲍培首先发现并将其撰写出版以利学人,自然功不可没,但由于在转写形式上加入了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使得词典原貌有了些许失真。我们现利用日本斋藤纯男教授的最新转写本(2008),以期较系统地研究这一重要文献的语言特点。本论文由绪论和四章主体内容以及全文总结六部分组成。第‘章“文字与语音”包括短元音、长元音、复元音、辅音、语音和谐、语音变化、音变阶段及音变的关联作用等内容。在这一章,通过描写和探讨《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词典中语音以及各种语音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规律,解释了该文献语言中的一些语音现象并提出若干观点。主要有:当时蒙古语元音的唇状和谐尚未完全形成;蒙古语长元音的形成进程在各个相关词语上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它有三种表现形式;语音的弱化不只是表现为发音的轻重变化;词语内语音的弱化—脱落很早已开始;语音的弱化—脱落要遵循一定条件;蒙古语的语音交替在概念和功能上与西方语言学中的应有所不同,并且能够交替的语音也有规律可循;蒙古语词首有增加辅音的现象,且有与其它词词首特定辅音存在对应规律;蒙古语中有“合音”现象(非指“语音的中和”);各音变种类相互关联并起作用,致使古今蒙古语在语音和词的层面上有了较大变化等等。第二章“构词法”包括词的结构、形态学构词法、句法构词法、词汇的构成等内容。这一章对《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词典中的词语结构、主要构词附加成分及其意义进行了划分和归纳。第三章“词法”将《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词典中的词划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时位词、动词、副词、后置词、语气词等九类,着重探讨了名词的格、数、领属范畴、形容词的级范畴、动词的式、态范畴的特点。提出蒙古语的“格”有趋向“简洁化”的特点的观点。第四章“句法”包括短语、句子以及句型、句类三个内容。对《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词典中出现的短语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做了大致归类,简要分析了句子成分和语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