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调制技术和无速率编码矢量多载波系统研究与设计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无线通信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是目前发展成熟且被广泛应用的应用物理层调制技术。受OFDM的启发,人们开始探索在特定的传输环境中比OFDM传输效率更高、性能更好的的调制技术。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下,有人提出了载波标号调试技术,该技术只选取一部分的子载波进行传输数据,由于选择的过程本身承载信息量,从结果上看该技术获得了比OFDM更高的频谱效率。另一方面,如何在高移动通信传输环境下实现数据可靠并且高效传输成为日前研究的一大难点。在编码方面,无速率码具有信道自适应的特性,而在调制方面,Vector OFDM作为一种介于单载波调制和多载波调制之间的调制技术,在对抗双选择信道中有着比OFDM调制技术更好的特性。本文首先提出一种改进子载波映射方式的载波标号调制技术,接着结合高移动通信的通信环境特性,设计了基于无速率码编码、Vector OFDM调制的传输系统,并通过搭建Sora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传输系统的,相关研究内容如下:提出了一种改进映射方式的子载波标号调制技术。在发送端,重新设计了调制子块结构,引入两个向量k和M,分别代表每个子块可选的活跃子载波数和可选的映射方式,通过设计表格,形成输入比特和特定映射方式以及活跃子载波模式的一一对应的映射。在接收端,重新设计了检测模式结构,通过LLR检测和ML检测确定每个子块的活跃子载波模式,进而恢复消息比特。通过仿真,对比了现有的载波调制技术以及传统的OFDM技术,仿真结果证明了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改进映射方式的子载波标号调制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高性噪比下更好的误码性能。设计了基于无速率码编码、Vector OFDM调制的适合高移动通信的传输系统。首先,设计了传输系统的发送端框图和接收端框图。重点设计了物理层帧,包括短前导、长前导训练字、帧头信息以及数据部分。在接收端,我们设计了具有自适应性的能量检测方案与AGC控制技术,详细介绍了自适应能量检测用到的参数,给出了能量检测和AGC控制的详细步骤和流程图。最后针对Vector OFDM特殊符号块,设计了梳状导频,即将数据块的一个Vector用于导频放置。搭建了基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商用PC架构的全编程的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系统验证平台,选用处理能力强大的PC机,实现了基于无速率码编码、Vector OFDM调制的适合高移动通信的传输系统。本文给出了实际的系统参数,并且展示了发送端、接收端关键符号的星座点。在译码方面,针对数据的QPSK调制,重新推导了译码软信息的公式。系统测试时,为了模拟高移动通信信道特点,人工添加了基函数扩展模型(BEM)信道,并根据现有系统参数,设计两种编码方案,通过实际系统运行结果寻找最优的编码方案以及第一轮发送的子帧数目,最后计算了理论可达传输吞吐量,并给出了目前系统在不同移动速率和码率下的性能对比图。
其他文献
脉冲星是一种快速自转并具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其最显著的特性是其所辐射信号具有周期均匀性,这一特性使其能够为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大椭圆地球轨道、地月轨道及星际空间飞
量子信息处理是一门横跨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处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量子纠缠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领域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已广泛应用于量
三维多天线(3D MIMO)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5G)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3D MIMO技术的前提需要建立一个准确且实用的3D MIMO信道模型。针对该问题,本文根据WINNER标准建立适
随着人们对通信系统容量和可靠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改善基于阵列天线的信号处理算法的性能并降低其复杂度,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基于阵列天线的到达角(Direction of
鹰能从复杂的自然背景中敏锐地捕获、跟踪地面奔跑的猎物。动物强大的视觉功能一直吸引着广大工作者对其视神经信息处理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仿生动物视觉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实现
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以防护为主,即采用防火墙为主体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面对网络大规模化
随着数字通信、数据处理和计算机通信网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卷积码作为一种重要的信道编码,由于性能优良,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和
日益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也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疲劳驾驶,因此,疲劳检测系统的研究意义重
图像配准技术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者不同视角下,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的处理过程。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新型传感器的不断涌现,人们获取遥感图像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利用这些多源遥感图像进行数据融合、变化检测、目标识别等多源协同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多源图像的配准工作,配准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应用的效果。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多源遥感图像间的配准技术,作为协同系统内部的关键技术,要求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越来越复杂,在一个大型系统开发中,软件不管是在开发周期还是在开发成本上所占的比重都越来越大。目前的设计方法往往是事先在Matlab中进行信号处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