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15世纪是越南古代历史的重要变动时期,阮廌是这一时期越南政治史、文学史和思想史中的代表人物,而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其的研究略显薄弱,因此本文以阮廌为研究对象,以期对阮廌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首先,从历史的整体性出发,论述从陈朝末年到后黎朝初期四个阶段的社会变动以及阮廌的历史活动。第一阶段(1380-1400年),在陈朝末年宗室贵族统治制度崩溃,儒家思想地位上升以及国家意识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陈艺宗对宗室贵族的防范导致阮廌家族的政治地位下降,因此阮廌早年从其外祖父陈元旦和父亲阮飞卿隐居学习,掌握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和文学知识,为其之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400-1407年),胡朝试图建立以儒家官僚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化政治制度,将胡季犛改动的儒学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并推广越南本土文字-喃字。这一时期阮廌在儒学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凭借其家族与胡季犛家族的关系以及个人才华,得以顺利出仕。在见证了陈末的社会动乱和胡季犛改革后,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三阶段(1407-1427年),明朝的统治重新塑造了越南的社会。明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越南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发了越南的国家意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阮廌参加蓝山起义,辅佐黎利,为其招募人才,出谋划策,最终赢取了战争的胜利,其后作《平吴大诰》,宣扬了越南的国家独立思想。第四阶段(1427-1442年),后黎朝时期在明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儒家知识分子为基础的官僚制中央集权化国家,并确立了儒学思想在社会的独尊地位,国家意识也达到新的高度,而阮廌作为开国功臣参与了后黎朝政治制度构建,并建言献策,教导皇帝实行仁政,建立以儒学思想为基础的社会秩序,推动了越南历史的进程。其次是对阮朝杨伯恭编辑的阮廌著述汇编《抑斋遗集》进行分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抑斋遗集》的成书过程,《抑斋遗集》以阮廌著述和前人对其进行的部分整理为基础,最终由阮朝杨伯恭游历南北,收集资料编辑而成;第二部分介绍了《抑斋遗集》六卷的内容;第三部分从文学史和思想史角度分析了《抑斋遗集》的价值。从文学史来看,《抑斋遗集》反映了越南汉文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儒释道文化对越南汉文学的影响;从思想史来看,《抑斋遗集》体现出越南化儒学的发展以及越南国家意识的发展。最后从阮廌的国家思想、仁义思想及人生观三个方面对阮廌的思想进行研究。阮廌的国家思想是在原有历史记忆和思想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从领土、风俗、文化、制度和历史方面建构了越南与中国的独立与平等。阮廌的仁义思想是中国儒家的仁义思想与越南实际的相结合,作为其政治哲学的核心,阮廌将其仁义思想应用于对抗明朝的战争和巩固后黎朝统治中,推动了儒学在越南的发展。同时阮廌一生信奉儒家思想,恪守忠孝节义等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要求自己,教导他人。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阮廌生于社会变动之中,又推动了社会变动的进程。其命运跌宕起伏,多舛而又壮阔,显赫而又悲惨。作为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在越南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