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理论部分《试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策略—以俄汉翻译为例》和实践部分塔吉雅娜·托尔斯泰娅的《亲爱的舒拉》组成:《试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策略—以俄汉翻译为例》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引言、翻译补偿概述、归化补偿策略、异化补偿策略和结束语。各国的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不同,带有鲜明民族特性的差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理解为该民族独有的特征、独特的思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因而,传递不同文化信息,在翻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学作品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现象,而且,这些文化现象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更应谨慎处理。一方面要尽力保持原语中文化现象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是否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和译语读者的接受心理。同时,毋庸置疑,原作的内容及风格、译者的处理方式、读者群体的差异等对翻译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缺失(?)是无法避免的。译者需从读者的立场出发,想办法把翻译中的缺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让译文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同时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在减少翻译缺失现象方面,补偿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对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文化补偿。译者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归化补偿策略,即以译语文化为归宿,二是异化补偿策略,即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补偿策略的主要理念是:从语义到语体,都应从读者的可接受的角度出发,找到译语中最切近原语意义的自然对等语,抓住译语文化的民族心理,来进行翻译补偿。归化补偿的最终目的是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归化补偿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文化意象补偿、词汇补偿、铺张补偿、双关语的归化补偿,其中文化意象补偿分为文化意象替换法和文化意象舍弃法,词汇补偿分为概括法和相同意义替代法。异化补偿策略的主要理念是:在翻译活动中尽力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通过补偿策略使读者读到更精确、更贴切、反映异国情调和异域文化的翻译文学。异化补偿策略主要包括音译加注法和直译加注法等。归化翻译策略满足了大多数读者的基本阅读要求,被普通读者认可和接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异化翻译策略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比度不存在任何客观真理或是一成不变的定式。我们在文学翻译中对待归化和异化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度的把握需要译者在确定其读者群和充分了解读者认知能力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合理地作出选择,并力求将原文最大程度再现给译文读者。《试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策略—以俄汉翻译为例》的创新之处在于用独立观察的语言事实证实了文化补偿策略在俄汉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亲爱的舒拉》中讲述着作者和莫斯科一位普通的老太太的几次见面。小说的主题——生命的逝去无可避免,消逝的时间也无法再追回。作者运用多个时空体,第一个时空是20世纪的莫斯科,作者与老太太在莫斯科相遇;第二个时空在老太太的回忆里,那时她还是年轻的舒拉,文中采用了一系列文学叙述手法用于描写时空跳跃。托尔斯泰娅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作品多以表现生活、死亡、爱情、善恶等永恒的主题展示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