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微电子系统电磁耦合经皮供能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电子技术,尤其是集成电路(IC)技术的高度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与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了人工心脏和心脏除颤器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人体器官的部分功能得到代偿。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IC技术进入纳米阶段,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的出现,使得植入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高潮。怎样为植入电子器件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能量,就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论文研究内容为使用电磁耦合的方式为植入电子器件提供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能量。 本论文首先对用于电磁耦合的线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Matlab软件对设计的线圈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对线圈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发射线圈使用漆包线绕制,接收线圈使用PCB工艺制作。通过空气介质和皮肤介质实验,模仿了经皮供能的真实环境,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本论文然后设计了用于经皮能量传输的发射电路,该电路的主体部分为E类功率放大器。然后,设计了无源晶体振荡器电路为E类功放提供了方波驱动信号。为了便于调节发射机的输出功率,设计了输出电压可在6-9V范围内调整的电源。发射电路使用微波仿真软件工具ADS进行了辅助设计。电路使用印刷电路板(primedcircuitboard,PCB)工艺制作。实验结果显示,在接收线圈上获得的能量能够满足植入芯片的工作要求。 本论文还初步研究了用于植入电子器件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为了保证植入电子器件能够获得稳定的电源电压,计划在今后的设计中选择锂离子电池作为植入芯片的电源。因此,初步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路,为下面的相关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健康观念更新、疾病谱改变、老龄化社会到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必然会回归到以预防为主、以社区医疗(含家庭和个人保健)为中心的模式上来。医学仪器的微型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网络化是医疗模式改变所带来的必然趋势,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全新概念的医学仪器,使它们能真正“无缝”地融入家庭和社区环境中。这些变化对医学仪器的研究和设计者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很好的机遇,研究开发一套稳
期刊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医疗健康数据,海量的医疗健康数据具有数字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种类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但是由于长期用药的高费用及副作用,患者常难以坚持服用降压药。药物治疗所存在的缺点促使国内
把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贯彻落实到干部工作中,使之在干部选拔、使用、考察、激励等主要环节得以充分体现,是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
最近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发动宿主免疫作为其抗肿瘤效应的一个基础。该研究为增强一些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杀伤作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genome-wid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GWGEP)通过利用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 technology,MAT)对全部基因的转录组水平进行定量的刻画。从而连接起DNA中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