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增加,心理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心理健康的优秀人才意义重大。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不断发展的道路,心理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大学生群体是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关乎自身成长,同时也是为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所以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理论方面的知识,也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只有保障大学生心理积极健康,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指导高校学生保持一种健康并且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建立和改善个人人格的重要方法。完善的人格表现和合格的心理素质是反应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当然对心理素质的重视在各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均有体现。我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明显较为滞后,教育水平也低于当代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师资队伍、内容、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我国高校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来看,快速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认识不高、教育渠道单一、教育针对性不足、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而美国高校的教育经验对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中美大学生接受的心理教育进行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分析,并根据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为改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缩短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差距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