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泛素连接酶FBXW7调节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相关模式启动天然免疫反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其中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 like receptor,RLRs)通过识别病毒 RNA,传递下游信号通路,活化了转录因子IRF3/7,NF-κB,AP-1,导致f型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的表达。I型干扰素能够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interferon receptor,IFNR)结合,活化了细胞内信号通路,诱导表达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感染功能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iongene,ISG)。因此I型干扰素,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泛素化在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清除病原体和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蛋白质发生泛素化过程中,E3泛素连接酶负责特异性识别靶蛋白,并将不同的泛素链连接到靶蛋白上,发挥着不同的功能。E3泛素连接酶FBXW7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脂类代谢,细胞增殖和分化,维持干细胞的稳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FBXW7在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几乎不清楚。我们研究发现,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FBXW7基因的小鼠(Lysm+FBXW7f/f mice)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感染更加敏感,VSV病毒复制更加活跃。敲除FBXW7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VSV感染下,VSV-G mRNA明显升高。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与I型干扰素的产生的差异相关。敲除FBXW7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VSV和H1N1感染下显著减少了 I型干扰素的产生,III而过表达FBXW7,能够显著地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BXW7能够促进转录因子IRF3的活化,进而增强了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其作用机制是FBXW7在病毒感染作用下,能够与SHP2结合。而SHP2是RIG-I信号通路中关键的负向调控分子,能够显著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FBXW7通过识别SHP2的降解子序列,催化SHP2的91位点的赖氨酸(91K)发生K48连接的泛素化,使SHP2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发生降解,促进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本研究揭示了 FBXW7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可为深入认识天然免疫的调节机制提供新的观点并可能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幸福是什么?  当你屡次三番地求爱,终于得到对方同意的时候;当你正为贫困发愁,瞬间获得巨额头彩的时候;当你罹患绝症,医生告诉你诊断错误的时候;当你孤独不悦,亲朋好友打来电话慰问的时候……  这些大幸福、小幸福每个人都会遇上,尤其小幸福,每天飘然而至,令人不能觉察。  记得1985年冬天,一天夜里我被叫去看古董,回来时已是下半夜了。我骑着自行车,又累又冷又饿,远远看见路灯下有一个卤煮火烧摊,冒着诱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结核病仍然威胁着全球人类健康。由于多药物耐受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尤其是HIV共感染,结核病的形势极其严峻。结核分枝杆菌能够通过多种机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ICU里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各类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120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各60
在现行体制下,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是在各级政府的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各业务系统建设模式不统一,形成独立封闭、异构分散的“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