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激励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改革委员会在1972年提出:“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对未来的教育形式做出大胆的推断:“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足见无论是否具有文化、地域的差异,都不约而同的证明自我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我激励是自我管理中的关键一环,从人性需求的角度上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提“获得感”。无论是“被肯定”还是“获得感”都是自我激励从思考雏形到行动产生的原动力。瞬息万变的时代,带来了人主体意识的大大提高,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个体自我教育能力不足;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自我管理疲软的现象;青少年成长期心理矛盾导致心态浮躁等。自我激励教育正式以人的需要为垫脚石,通过内导性教育的模式,利用自我教育过程中教育主客体的相互转换,促进“现实我”更好的管理“理想我”。论文总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探讨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自我激励教育概述,以概念阐述为切入点,通过自我激励教育内涵的总结,自我激励教育过程的探析,自我激励教育与相关教育范畴的关联三个部分疏通论文的骨架。第三部分是自我激励教育的理论基础,分别从主体性教育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引入马克思对主体及主体性的解读;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社会比较理论。第四部分表述了自我激励教育的现状,分别指出现阶段自我激励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取得的成绩,自我激励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析自我激励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集中思考自我激励教育存在困境的对策。在这部分中,分别以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落脚点提出对策:首先,强化主体意识,实现正向社会舆论引导;其次,利用校园文化优势,促进个体自我激励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相结合;最后,家庭教育的合理化引导。论文的尾声,总结了自我激励教育的意义,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角度收尾全文。
其他文献
9月21日,标普公司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短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1+”下调至“A-1”。这是自1999年以来,标普首次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也是自2013年4
报纸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安阳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安阳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近几年安阳市初级中学实施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正> 从小学到高中,我已经领教了十一位语文老师。无用否认,这些老师都是我的良师益友,都给了我不少知识与启迪,但也恕我直言,这些老师却没有一个是我理想的语文老师。因为他
期刊
香港今天的经济情况,加税是不能考虑的了。不加税,而政府又再不容易以卖地或出售垄断权等的间接税来增加收入,大幅度地节省开支是唯一的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公务员的大幅减
期刊
<正> 在教学中,我先后使用过1982年5月版、1988年5月版、1991年4月版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觉得其课文注释渐趋完善,使师生获益良多。不过有些注释仍有不够妥当、不够周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