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的控制方式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3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转子型永磁电机为了克服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必须要对转子上的永磁体进行特别加固,这样就导致了转子结构复杂以及成本的升高,而且由于永磁体安装在转子上,难以散热,这会导致永磁体的去磁。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诞生了将永磁体安装在定子侧的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本文以一台12/8级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主要致力于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的控制方式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的电机数学模型的构建,推导了双凸极永磁电机的在自然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分别简要分析了它的发电机工作原理与电动机工作原理。利用FLU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的物理模型,详细的分析了它的磁场分布,并分析了不同磁动势下的不同磁饱和程度对于电感、磁链和转矩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优的永磁体磁动势,并以此为准计算了自感曲线、互感曲线、自感变化率曲线、互感变化率曲线、永磁磁链变化率曲线和额定转矩,并分析了转矩脉动的原因,为搭建数学模型提供了数据基础。然后为了克服常规控制方式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忽略磁阻转矩的影响,将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的转矩视为两个三维空间矢量的数量积,从而引出了永磁磁链变化率矢量与电流矢量的概念,构建了新型的电流滞环控制系统;为了更好的抑制转矩脉动,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控制方式,并构建了两种转矩观测器。通过仿真验证了新型的电流滞环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的正确性。最后,按照有限元分析计算出的参数制作样机,以英飞凌XE164FN为主控芯片设计控制软件和硬件。对样机进行现场调试,并在仿真的基础上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新型的电流滞环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是一种双流复合传动形式,其既保持了机械传动传动功率大、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又继承了液压传动无级变速特性,因此在工程机械以及农用机械中被广泛应用。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对换段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是保证液压机械无级传动速比连续的关键,全功率动力换段方法在液压机械离合器重叠工作时间内进行排量电流调节,完成闭式液压回路中高低压侧压力互换,保证换段过程中速比连续变化、动力输出无中断。本文开展了液压机
空气中碳烟颗粒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危害。火焰的不完全燃烧是产生碳烟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由于其生成和氧化的过程十分复杂,至今仍然未被很好地理解和认识,因此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依托于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平台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同时信息过载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减少用户搜寻感兴趣信息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增加平台收益,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新能源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储能设备是新能源应用中重要组成部分,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飞轮储能等储能设备在新能源的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超级电容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在高功率密度的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总结了储能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均衡技术的分类,介绍了超级电容器工作特性,针对集中式有源均衡方式中的Buck-B
目的观察自拟清消散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总体疗效、证候疗效、黏膜病变疗效及停药8周后的复发情况,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自拟清消散灌肠)30例和对照组(美沙拉嗪灌肠液灌肠)30例,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的
硫代氮杂环化合物是众多天然产物及药物活性分子的结构单元,选择合适的硫源用于构建此类化合物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催化和绿色化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开发高原子经
自上世纪60年代摩尔定律被提出以来,即电子电路中的元件数量每两年就增加一倍。截至现在,硅基晶体管的体积及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随之器件性能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教育——尤其是乡镇高中教育面对着一系列的巨大挑战,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标准、走向未来的人才,是横在乡镇高中教育工作者面前
为了探索环境属性及燃料属性对单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本文从强对流环境和组分沸点差异性可能导致的液滴破碎角度出发,利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液滴蒸发过程中的破碎特性进行
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且重要的大型淡水珍珠蚌。三角帆蚌的育珠周期和产珠的质量决定了三角帆蚌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大提高育珠的经济效益,在技术人员和科研人的共同研究下人工培育珍珠的工艺逐渐成熟。本实验室通过将游离细胞与珠核共培育的方法(简称游离细胞培育法)改进了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工艺,但如何提高游离细胞的增殖能力,一直是困扰游离细胞培育法工艺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针对三角帆蚌体外游离细胞培养中细胞增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