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穿越”审美意识研究——以现代“穿越影视作品”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美学往往将审美与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熔审美与艺术为一炉。在传统美学看来,最集中、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应该是各类各式的艺术。就本质而言,艺术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特殊结晶,所以美学家们大都认为,艺术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传统美学主要是以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强调审美对精神的塑造和存在价值的揭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审美区域。而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艺术审美的模式,使得审美从艺术世界走向了日常生活。近年来,“穿越”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穿越”意识在当今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已普遍存在,已经日常生活化,并成为当下一种新兴的审美意识,对“穿越”审美意识的研究,也自然成为当下美学界的热门话题。“穿越”无处不在,人身临其境的“穿越”、大脑意识的闪回“穿越”等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可以说,我们时刻都可能在“穿越”或者被“穿越”,离开生活谈“穿越”和生活中不谈“穿越”都是不合理的。就“穿越影视作品”来看,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穿越影视作品”无论是从内容、类型、审美特色上都存在着大的差别。因此,联系“穿越影视作品”,以当下新兴的“穿越”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揭示其产生的文化渊源,是非常有益的和必要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穿越”、“穿越”审美意识进行了概述,对小说、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穿越现象”进行溯源,并且对我国“穿越影视作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则概括了中国和西方“穿越影视作品”的类型、内容,对比了中西方“穿越现象”和“穿越意识”在居安思危心理与逃避现实的心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价值体系、文化根源、科技含量与真实性等各方面的区别,并且力图寻找出现这种巨大意识差异的根源。   第三部分从美学视域切入,来审视“穿越影视剧”流行的原因及审美价值,一个是电影电视艺术自身有着的优越性,二是受众可以通过“穿越影视剧”获得感性满足与感性解放,从而体验到审美愉悦。另外,本部分还从审美价值形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审美情感出发,对中国“穿越剧”缺乏独创性、品位比较低下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魏晋时期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朵奇葩,这朵奇葩是在血泪的浇灌中,忍受着剧痛的折磨,努力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了古代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因而,魏晋时期对于华夏而言,是一个裂
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情感是人的重要的精神活动,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