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视角下我国国债风险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债诞生至今的几百年中,国债已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克服市场失灵、调控金融市场、促进投资消费相互转化、平衡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各国纷纷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大举国债以促进经济的复苏。事实证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危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率先走向了经济复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由于不合理地发行国债而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之中,特别是90年代阿根廷以及2008年“欧猪五国”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国债的风险。   我国自1981年发行国债以来,为政府筹集了大量资金,为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更是在有效的刺激消费、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国债在拉动内需的同时风险也在逐渐的累积。从债务负担率指标来看,上一次亚洲金融风暴前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不足10%,而到这次金融危机来临时仅仅10年国债负担率上升至近20%的水平,这些情况都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反思为何会出现国债的信用风险,即政府为何会发行超过其最高承债能力规模的国债?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国内外理论界的重视,本文认为国债信用风险的根源就在于国债的需求大于国债的供给,而政府发债的规模是根据国债的需求来确定的。本文以国债的“供”、“求”作为观察视角,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国债信用风险两大类,分别对其进行预测,以判断未来我国国债风险。本文通过实证得出了一定规模下的国债对经济增长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即存在着国债的需求,并在假设政府短期内理性的条件下,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其进行预测。   而对于国债的供给能力方面的研究,本文从非蓬齐博弈条件下的财政赤字可持续、国债发行可持续条件的数理分析入手,并利用VEC模型得出财政收支协整的弹性,并以此从趋势上预测国债供给的最大能力。将其与结合国债的需求进行对比分析,以对未来我国国债风险进行了中短期的趋势性预测。   由于趋势上的可持续并不意味着在每一个时点上都不会发生国债违约,面临着经济周期和其他外部冲击的现实经济中,我们则更需要能够实时调整和进行预测的分析框架,国家资产负债表则是一个能够较好的对未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发行等现金流进行预测的工具。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国家资产负债表,以及分析我国国家资产负债结构,对未来我国化解国债风险的能力进行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信用风险,但未来几年内我国国债需求增加的速度几乎与供给能力增加速度相当。所以,十一五期间发行国债所积累的国债信用风险并不会在十二五初期得到有效的化解。因此,面对不确定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们需要调整我国的资产负债结构已获得更多可支配的现金流以化解国债的信用危机。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市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商业银行纷纷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其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热衷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行为,但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融资学理论框架,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一些融资行为无法得到
我国个人所得税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的制定一直被大众广为关注,这是因为扣除标准即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我国财税领域改革进程。虽然扣除标准经过了几次调整,但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