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ST框架的学习场域构建研究 ——以江苏省高中学科课程基地为例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es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一大批新鲜职业应运而生,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指出“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以智慧教室、创客空间等为代表的空间场域为导向的教学变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实践为学习场域变革提供了新模式。然而“如何提炼课程基地的特征内涵?”“如何使课程基地走出传统实践场地建设的困境,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场域?”是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学习场域为研究落脚点,将江苏省高中学科课程基地的建设视为学习场域构建实践载体,结合以“教育-社会-空间-技术”为主要要素的PSST框架作为学习场域构建指导框架,明确“结合江苏省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实践,如何基于PSST框架构建学习场域”为主要研究问题,包含以下四个子问题:(1)结合文献分析,基于PSST框架进行学习场域构建的要素是什么?(2)基于上述要素分析,以江苏省学科课程基地为实践载体,从政策、实践和研究角度来看,学习场域构建的现状是什么?(3)结合江苏省学科课程基地的建设实践经验,PSST框架指导下的学习场域构建模型是什么?(4)以江苏省高中学科课程基地作为案例,如何基于上述模型进行学习场域构建?有何策略与建议?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相关方法,针对4个研究子问题进行研究内容的相关探究。首先,围绕研究内容1的“基于PSST框架的学习场域构建要素探究”阶段,研究者梳理PSST框架在学习场域或空间环境设计的应用研究,以及学习场域构建的相关研究,初步提炼出学习场域构建要素作为研究基础。其次,围绕研究内容2的“基于课程基地建设的学习场域构建现状探究”阶段,基于上述初步提炼的要素,结合课程基地的政策、案例和相关研究进行学习场域构建实践现状分析,并进行宏观建设策略总结。然后,围绕研究内容3的“结合课程基地建设的学习场域构建框架探究”阶段,研究者基于PSST框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纲设计,针对不同访谈对象,从宏观建设理念到中观建设过程,再到微观课程教学。通过对课程基地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得到14万字的质性数据,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核心性编码,得出学习场域构建框架和模型,并对此框架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最后,围绕研究内容4的“基于课程基地建设的学习场域构建案例探究”阶段,为了对学习场域构建提供实践性指导,特选取江苏省某理科学科课程基地和某人文学科课程基地,基于学习场域构建框架进行案例梳理,并且提出在学习场域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策略。经过以上研究过程,所得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课程基地是围绕教育、社会、空间、技术四要素的学习场域构建的实践探索和重要载体。首先,在教育方面,①课程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渐进式一体化设计;②课程设置考虑“承上启下”和“承前启后”;③教学关注情境创设,以学生体验和探究为主。其次,在社会层面,①校方主导基地构设,多方协同支持共建;②课程基地完善管理,注重持续运行优化。之后,在空间方面,①打造真实实践情境,提升学生嵌入式认知;②开放空间支持多元交互,促进学生场所感。最后,在技术层面,关注技术对于空间构建和教育教学的支持。第二,基于课程基地实践经验,“动因机制”、“情境机制”、“协同机制”、“构建机制”以及“效果机制”共同构成了学习场域构建的路径框架。从理论视角来看,学习场域构建包含教育、社会、空间和技术四个重要因素;从实践角度分析,学习场域构建路径框架包含动因机制、情境机制、协同机制、构建机制和效果机制。学习场域构建四要素已然融入构建框架中,在构建路径的各个机制中都有所体现。第三,根据江苏省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实践案例,学习场域和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策略和要点为:(1)从种类繁多的选修课程建设转向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融合建设;(2)教师和学校对于教学理念方法的内涵掌握而非形式的照本宣科;(3)基地建设和课程教学积极探究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的方式;(4)打造真实的实践情境以提升学生嵌入式认知水平;(5)关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课程与环境的双向互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小动物质子CT(PCT)的最优射束能量。方法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建立PCT系统,分别以不同能量质子束对体模1、2进行扫描,并以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观察其中不同材料质子的相对阻止本领(RSP)值、重建误差、空间分辨率、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评估图像质量,筛选最优质子射束能量。结果 重建图像中,特氟龙、聚丙烯及骨骼等效材料的RSP的相对误差均随质子能量
<正>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的物理教学一贯重视实验,尤其注重将科技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金陵中学物理教研组依托“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建设,先后开发了“简单传感器制作”“传感器物理探究实验”“简单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趣味物理实验”“YPT实验探究”“虚拟物理实验”等物理实验校本课程,
期刊
期刊
课程基地是江苏教育的原创,是学校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理想平台。当前,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基地发挥工具杠杆优势,从方法路径的角度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前瞻引领教学方向,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更加突出教学主体,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重新定义教学内容,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有效改进教学方式,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
<正>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省三幼”)建园于1955年,隶属于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是湖北省首批省市两级示范幼儿园。十年来,省三幼坚持“理念先行文化强园”的发展思路,历经了“室内外游戏一体化”思与行的三个阶段,即:文化引领发展阶段、理念先于行为阶段和一体化实施策略阶段。
期刊
总结李静教授运用腹针为主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经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闭”范畴,李静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为脾虚湿蕴、痰瘀互结,临床诊疗时强调准确辨脏腑、辨经络,重视病证结合,提倡多种针灸疗法综合运用,腹针疗法对于耳疾疗效颇佳,故主要采用腹针疗法结合体针、艾灸等,以益气健脾化痰、聪耳通络开窍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正>通过"数字排毒",人们暂时地放下电子设备,从而摆脱持续不断的线上连接带来的压力,将关注点转移到真实世界的社交活动中。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手机禁令",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中小学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手机入校园,该"进"还是该"禁"?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各方意见却始终莫衷一是。如今,一纸禁令真的能够改变中小学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吗?手
期刊
目的 探寻兰州市省属医院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其原因,为进一步精准制定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置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第三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2020年处理的兰州市13家省卫健委直属医院归档结案的629例医疗纠纷案件的基本人口学信息、纠纷原因等,依据《医疗过失分类编码》中一、二、三级指标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住院(81.
微波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与传统电加热相比,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惯性小、选择性加热等特点,因而被视为一种优质的能量来源.微波催化是一种使用微波对反应系统供能,从而推动催化反应进行的化学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和发展微波催化技术,包括利用微波技术提升化学反应速率、开发具有出色微波吸收能力的催化剂、建立节能环保的微波催化系统等.我们首先介绍了微波的相关理论,讲述了材料对微波的吸收原理,然
2010年起党和国家陆续制定了多项政策,彰显了对中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视。本文简要论述了“学生发展需求呈现共性与个性共存;学生对未来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且不够长远,职业成熟度有待提升;在探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上不足;家长尤其是父亲参与促进学生探索职业世界的程度不高”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分层分类推进;加强课程建设研究,强化目标规划方面的课程建设;增强学校相关的资源建设;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