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素纳米粒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藤素具有抗细菌真菌和疟原虫及病毒等药理作用,但由于水溶性差和肝脏首过效应强致使其生物利用度低(仅为10%左右)。本研究利用纳米粒增大药物溶解度,保护药物免遭肝药酶降解和延长血液循环时间等优势来增加机体对黄藤素的摄取,即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对传统的黄藤素剂型进行改造。在建立紫外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影响纳米粒质量的因素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出黄藤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并对其稳定性、安全性、药效学和释药性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摘要如下:1.黄藤素紫外检测方法的建立。建立黄藤素紫外分光检测方法便于制剂含量的测定和体外释药的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吸收波长、标准曲线、回收率和精密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藤素在273.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标准曲线在5μg/ml~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为99.58%,进样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1%。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且重现性好,可满足黄藤素制剂研制的需要。2.黄藤素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黄藤素纳米粒(F-PBCA -NP)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以纳米粒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表面活性剂、PH值、温度、搅拌速度、附加剂和栽药方式;运用L9(34)正交设计以影响黄藤素纳米粒质量的主要因素即黄藤素浓度(A),BCA用量(B),Dextran-70+PluronicF-68(1:1)用量(C)为因素来优化制备工艺;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低温超速离心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Dextran-70+ PluronicF- 68(1:1)为表面活性剂、pH值2.5、温度25℃、搅拌速度800r/min、Na2S2O5作附加剂及一步法载药条件下,按优化工艺即黄藤素1.5mg/ml、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 2.0mg/ml、Dextran-70+ PluronicF-68 (1:1) 4.0mg/ml,制备的黄藤素纳米粒为均匀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72±5)nm,载药量50.9%,包封率67.8%。故该制备工艺稳定可靠且能满足对制剂的质量要求。3.黄藤素纳米粒的急性毒性试验。观察黄藤素纳米粒的急性毒性反应。将黄藤素水溶液和黄藤素纳米粒给小鼠多次灌胃后,观察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症状并记录死亡情况,计算出黄藤素纳米粒的最大耐受量(MTD)、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结果显示,黄藤素纳米粒的最大耐受量是其水溶液的4.7倍;其LD50为1706.85 mg/kg。故黄藤素纳米粒对小鼠无毒性,符合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要求。4.黄藤素纳米粒的体外抑菌和抗感染试验。观察黄藤素纳米粒的体外抑菌和抗感染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考察黄藤素纳米粒的体外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为试验动物,用小鼠的存活率、重要脏器的重量指数变化及病变程度为评判指标,对其抗感染作用进行观察,并与非纳米化的普通制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黄藤素各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mm,其纳米粒的抗菌活性与其他制剂相比有所提高;黄藤素纳米粒可使感染金葡菌小鼠存活率达到80%而普通制剂为35%,减轻脾脏重量指数和病变程度也分别比普通制剂明显高。故黄藤素纳米粒的抑菌效果比片剂和胶囊明显增强。5.黄藤素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试验。了解黄藤素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点。以黄藤素片剂和胶囊为对照,用透析法考察黄藤素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绘制累积释放曲线并用六种常用的释放模型方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黄藤素纳米粒体外释药具有双相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方程:y=0.3569x-0.2201。故黄藤素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慢释放作用。
其他文献
Monsanto公司的甲醇羰基化制醋酸工艺具有甲醇转化率高、产物产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铑催化剂流失、水煤气变换副反应和催化剂分离等问题。研究者开发高聚物固载铑催化剂催
超临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一项既成熟又在发展中的火电技术,其效率比亚临界机组有大幅度提高,已被国际上纳入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轨道,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效益。我国发展超临
我国在工程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共同沟工艺,但尚未有国家层面的标准化的相关规范,因此现阶段的工艺设计在给排水方面需参照国外及国内已兴建的共同管沟,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工
首先介绍了卵磷脂的特点、分类和功能作用,并结合其功能价值与营养价值,介绍了卵磷脂在食品与营养保健领域的应用。最后结合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对卵磷脂保健食品的发展
中国现代生命诗学是在 2 0世纪的新文学运动中得以产生 ,并在 2 0世纪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获得充实与发展。五四时期郭沫若、宗白华、田汉等在西方诗学影响下张扬起了生命
《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在精神品质上强烈地显示出一种对话性 ,既有东西文化的对话 ,也有历史与现实、真与假、仕与隐、虚无与实在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描述了当代中国知
目前为止,汉语教学在海外获得了巨大发展。海外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目的语环境,因此无论是汉语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韩国的汉语教学作为海外汉语
印刷线路板行业产生的废退锡液由于重金属含量高,游离酸度大,成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介绍了废退锡液的特点和危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废退锡液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分析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我国史传叙事传统为参照系,对《世说新语》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剖析,勾勒出《世说新语》“变史家为说家”的大致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其现代意义上
海外人才缓冲模式为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供了缓冲空间,也给基层党建工作带了新挑战。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例,在分析海归人才基层党建面临困难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