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麦朔《胤禛美人图》的创作研究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胤禛美人图》是作曲家罗麦朔于2014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音乐语言是丰富且充满想象力的,体现出民族音乐应当具有的旋律性与抒情性。该作品是受指挥家刘沙的委约而创作,此作品的配器包括两个版本,第一版是双钢琴版本(献给张倩女士),第二版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版本(献给好友刘沙),他们二人也分别是此作品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动力。本文将以作曲技法分析和文化分析两个分析视角进行切入,并以作曲技法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首先对全曲的整体架构做一宏观审视,其次深入分析四个乐章的独立结构、作曲技法,以及对比不同配器版本之间的异同。并且从一系列对该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分析和对作品四个乐章以及十二幅不同画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中,提炼出作品中丰富多样的作曲技术以及情感内涵,发现其创作上的逻辑关系并总结出中国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本论文写作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作曲家本人自身的音乐创作经历以及画作的介绍,第二章是对作品整体结构布局详细地介绍,第三章介绍对作品的音高组织方法与作品的旋律风格分析,并进一步探索这部作品中值得被挖掘的艺术价值。第四乐章主要介绍作品的配器手法以及对音乐的整体音响特点分析。这部作品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背景基础而创作的,将乐曲的高度原创性和中西方作曲技法相互融合。所以说这部作品并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音乐作品,也不是如过眼云烟般的流水音乐,而是包含了作曲家的现代作曲思维以及将现代与传统相互融合的创作能力与其自身对艺术审美的极高造诣。作曲家将音乐与画面融合为了一个主体,并且用音乐赋予了绘画作品极强的生命力和流动感,将平面的绘画艺术变成综合又立体的艺术结合体。
其他文献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最早见于《北齐书》,后被宋人郭茂倩收录在《乐府诗集》里。本文所研究的《敕勒歌》是在原作基础上,由刘洲作曲,薛保勤编词,钢琴艺术指导邓垚老师改编之后的现代声乐作品。该歌曲起初是由流行歌手谭维维在央视播出的《经典永流传》栏目中演唱的,后经民族唱法歌手吴梦雪在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翻唱,获得了众多民族声乐歌者的青睐,从此该作品活跃在民族声乐的各大舞台上。本文共分为四
学位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期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在此期间为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塞佩·威尔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古典歌剧作品,其中著名的《弄臣》便是其早年的代表。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对整个世界的歌剧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弄臣》是笔者一直钟爱的歌剧之一,鉴于本人是男高音声部,因此选择了《弄臣》中的曼图亚公爵(男高音饰演)来进行戏剧人物分析和
学位
古曲作为我国悠长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音乐文化,对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以往对古曲音乐的学术研究中,大多侧重在对传统音乐形态的“律、调、谱、器、韵”方面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古曲创作时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到现如今,基于古诗词艺术歌曲一点点被大众所熟知,从小型的音乐会、歌唱比赛,到大型晚会,这些曾经尘封在历史中的古曲,正在被一点点挖掘出来,展现出他们新的活力和音乐魅力。由此可见
学位
本文以研究中国当代电子音乐家的代表作,以他们在国际电子音乐比赛中获奖的唯声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和大家面临的局面一样,本文所研究的电子音乐作品,没有原始乐谱。本文采用了对作品进行音乐及声场信息的人工转录,提取出作品中的音乐信息,这一具有试验探索性的方式,试图深入微观层面展开研究。在进行了材料、结构、织体等音乐分析后,根据声场图,将声音在声场中的运动、横向位置、纵向位置、宽度属性提取出来,并分析出了出
学位
一部歌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写,《沂蒙山》是近两年的一部大热歌剧,该作品是由栾凯作曲,王晓岭编剧的以抗战时期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为背景,歌颂当地军民团结,鱼水相融的一部民族原创歌剧。女主角海棠作为歌剧中的主线人物在剧中有多首女高音独唱选段,女主人公“海棠”也跟随着剧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歌剧选段不断成长,从开始泼辣的山东“大虎妞”蜕变成了一个不畏牺牲、心怀大爱的红嫂、母亲、战士......本文选取了歌剧《
学位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日益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在这一大背景下,音乐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古筝由中国大陆华人带到马来西亚并得以发展,中华古筝音乐文化在海外传播如何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何为当代中华古筝音乐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有效路径?针对这一问题,作为一名马来西亚的华裔古筝教师,本文选取马来西亚古筝培训机构The Guzheng Academy与中国大陆河南
学位
约翰·路德·亚当斯(John Luther Adams,1953),美国当代作曲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当代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具创新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了声乐、独奏、室内乐和管弦乐、电子音乐等等诸多体裁。他的创作灵感深受大自然启发,其作品着重于体现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与音乐的联系,在吸收和传承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同时,融入了他个人多年从事环保事业而具有的独特视角和创作理念,形成了其个
学位
本文所关注哈尼族阿卡人,属于哈尼族雅尼支系。他们跨界而居,除了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等地区以外,还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四个国家,文化呈现出同源跨界的特质。缅甸与中国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等地区领土相邻,在生活中他们来往频繁又相互独立,造就了他们在音乐文化中有雷同又各具特色的现象。“滇航恰”是阿卡人语言的音译词,是中缅阿卡人所共同拥有的音乐文化之一,是对在“滇航”里举行歌唱活动的称呼
学位
中国筝具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有着深远的跨文化传播历史。作为本土输出型世界性乐器,中国筝从古至今在世界乐器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古筝在国际交往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为加快构建形成中国话语体系,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必须推进筝乐的国际话语权建设进程以及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将以筝的跨文化传播为视
学位
笔者从钢琴伴奏的专业角度出发,为研究钢琴与声乐如何实现歌剧唱段的优质合作,以“金子”咏叹调的片段为例,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一是通过介绍这部歌剧和唱段的故事背景,从戏剧内容上分析“金子”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指出“金子”咏叹调目前的合作现状。二是通过谱面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强调钢琴伴奏在歌剧唱段合作中的乐队职能。三是根据笔者导师所编撰的教材--《中国声乐作品分析》中提供的方法论,从织体、和声、速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