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因与人类在解剖学、生理结构上的相似性,成为人类疾病模型的极好材料,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研究拟通过对本地优良品种—太湖猪进行选育,通过对遗传、生理学的分析建立实验太湖猪品系,并建立室颤模型,进行除颤电极的评价与研究。通过对构建的封闭群太湖猪与二元杂交的太湖猪的遗传背景进行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筛选出14对引物对原种太湖猪和二元杂交猪进行微卫星位点扩增,太湖猪等位基因数范围是1-5,二元杂交猪等位基因数则为2-5;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0000~3.9320和1.1245~4.480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2805和2.1936;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176和0.5540;Shannon多样性指数0.8217和0.8750;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847和0.4927。太湖猪具有较高的观测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推测太湖猪的隐性等位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丢失,而二元杂交猪遗传变异程度高。太湖猪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单态~0.7047;二元杂交群的变化范围为0.0554~0.7403。太湖猪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4362,而二元杂交猪的则为0.4415。二元杂交群体多态信息含量稍高于太湖猪群体,二者均属于中度多态性。太湖猪具有丰富的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系统较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符合封闭群动物遗传特性。对2月、4月和6月不同月龄的太湖猪进行血液常规生理指标的测定,2月龄相对于其他月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中性粒细胞率两个指标有显著差异,提示猪血小板水平偏低,将对凝血功能有些影响,提示在早期饲养过程中增加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的比例;白血球计数、红血球计数等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偏低,推测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的差异导致,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并对同月龄的雌雄个体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太湖猪血液生理值未见显著差异。通过心导管对三组不同体重的实验太湖猪进行诱导,建立太湖猪室颤模型,以P-500系列电极片作为对照,并使用不同规格的电极片分别进行体外除颤与复苏,统计除颤成功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除颤前后各组动物的心脏功能,实验结束后做大体解剖并作病理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除颤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三组动物除颤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缩面积变化率(FAC)、左心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太湖猪可以有效的评价电极的功能和副作用,个体间的反应也具有一定差异,符合封闭群动物的特征,实验太湖猪可以作为心血管研究中重要的模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