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环境友好、比容量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已经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因为其钠元素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所以,探索和开发能够同时适用于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的高比容量电极材料是二次电池发展的关键之一。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具有新颖的物理特性和高理论比容量,但因较差的导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限制其作为负极材料的发展。本论文主要以二硫化钼、二硒化钼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不同形貌的纳米微观结构、与碳材料进行复合、相变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探索并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研究的内容以及结果如下:(1)以MoO3纳米棒作为钼源,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采用溶剂热法,生成的MoS2纳米片自组装形成了二硫化钼微球,再利用葡萄糖包碳得到了碳包覆的二硫化钼微球结构(MoS2/C)。得益于独特的微球形貌和碳包覆结构,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导率,有效改善MoS2的储锂性能。MoS2/C电极在1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05mAhg-1,2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902 mAh g-1并无明显衰减趋势,库伦效率高于99%。(2)利用晶种辅助水热法成功在碳布基底上生长MoO3阵列,并通过溶剂热法硫化得到了 1T相MoS2的空心管阵列。这种结构比表面积大,既能有效缓解循环过程的体积膨胀和机械应力,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又可以改善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的速率,提高倍率性能。该薄膜电极表现优异的储钠性能,如在200mA 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200次后可逆容量仍达到576mAhg-1。将电流密度增至2A g-1,该电极也能达到276 mAh g-1的比容量。(3)以钼酸钠作为钼源,硒粉作为硒源,利用水热法制备MoSe2微球,再利用盐酸多巴胺热聚合并高温碳化,得到了氮掺杂的碳包覆二硒化钼微球(MoSe2/N-C)。在100 mA g-1 电流密度下,MoSe2/N-C 电极表现出 904 mAh g-1的初次放电容量,且在100次充放电后保持698 mAh g-1的高可逆储锂容量。此外,借助非原位XRD技术探究了 MoSe2材料的锂离子存储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