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苏文纨和孙柔嘉是《围城》这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两位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她们虽面目不同,性格各异,但在迥异的个性和遭遇下面却隐含着深刻的共性,面对着相同的生存境地。她们不同于中国旧式女性,都曾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全力突围,然而在争取经济独立,大胆地追求自由恋爱过后,却无一能够摆脱悲剧的命运,尤其是来自女性自身的困惑。从这个层面来看,《围城》不仅是一部“儒林外史”,它还喻示着另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群落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她们是已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取得了经济独立的“娜拉”们,她们虽比传统女性具有明显的进步性,然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鼓吹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观念的中国社会里,不论她们怎样打拼,都无法因此而走向幸福,相反不得不面临新的尴尬与不幸,尤其是难以摆脱精神的依附性。可见,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是简单“不可爱”、“批判性”,而是蕴含着更为深刻的问题,即显示了女性解放这一现代性题目的深度和难度。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与幸福,必然要超越这样一座令人无奈的“围城”: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的获取,到摆脱精神上的依附,再到克服自身性格的弱点和矫情,乃至消除人性普遍存在的沟通障碍。然而,这实在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而这正是鲁迅所开启的“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重要话题的继承与深入,也是钱钟书在女性刻画与批判方面的独到和深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