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变学生厌学为乐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推广以及与具体学科的深化结合势在必行。目前,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研究,特别缺乏对高中阶段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本文主要以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分为四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当前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阐明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 第二部分从系统论的角度,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着重从理论、实践和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构建地理研究性学习系统,力争建构合理完善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框架体系。这一部分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的辨析和概念的重新界定; 在课程改革即将在全国大范围开展的紧要时期,强调必须以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正确认识为核心,把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地理科学、地理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建议以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实践模式”为突破口,以具体的实践来带动和丰富研究性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对影响模式的变量做了一定分析,为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提供思路。 第三部分是调查研究篇,主要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利用实地考察、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手段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的之一是对当前高级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进行一些现状分析,对理论系统进行校验,尽量缩小理论构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其二是分析在青岛这样一个具体地域的普通高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影响变量,探讨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模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一个部分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改进方向和研究结论。 论文通过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两个方面,循着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系统进行了分析、构建和充实,试图为这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程形式和学习方式建构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