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过去千年降水序列的初步重建及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量少,变率大,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在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年降水分区的基础上,考虑了区域内站点之间降水量变化的一致性情况,以降水量相关性高的区域进行区域降水重建,利用西北地区现有的树轮年表,以区域内插值降水量平均序列为校准序列,重建了北疆地区和西北中部地区上一年7月到当年6月具有年分辨率的两条降水序列,其中北疆地区降水序列长度为1543—2001年,西北中部地区降水序列长度为1005—2001年。为了分析气候变化的规律,对重建序列进行周期和突变分析。 以往研究一般侧重于重建采样点附近地区的降水量变化,而本文主要侧重于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区域降水量变化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疆和西北中部地区都处于降水丰沛的时期,两区相比,北疆的降水波动要为剧烈。其中公元1557~1591年、1620~1641年、1732~1746年、1868~1906年、1935~1962年和1981~2001年同处于多雨期,而公元1697~1731年、1808~1844年和1916~1932同处于少雨期。北疆地区降水序列周期分析表明:存在40~70年显著周期变化特征,同时20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也较为显著;西北中部地区降水序列周期分析表明:存在200年左右的主控周期,不同时段也存在120年左右和5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年左右、120年左右,40~70年周期变化特征在西北地区降水变化中具有普遍性。北疆和西北中部地区突变分析显示,最近两个世纪中,19世纪20~30年代和20世纪最初20年均发生了年降水量的突变现象,其中19世纪20~30年代均表现为降水量增加,20世纪最初20年均表现为降水量减少。北疆20世纪30~40年代突变显示降水量的减少而西北中部地区要比北疆地区晚10年左右。北疆地区降水突变的发生要比西北中部地区频繁,表现为时间尺度大。通过对不同资料突变研究结果的比较,发现18世纪前半叶,19世纪末以及20世纪的突变不同地区表现为非常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基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两轮平衡小车设计。以STM32F103RBT6 ARM微处理器为主控制器,以一片TB6612FNG驱动小车两轮,采用MPU-6050MEMS加速度传感器做为小车运动姿态信
背景:肾肿瘤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大多数肾肿瘤早期无临床症状,对肾肿瘤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
近几年高考都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人据此提出“淡化文体”说。其实说到底,话题作文无非着眼于“公平”二字,让学生能因特长选择文体。高考阅卷发现,多数考生仍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寻求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及治疗方法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三氧化二砷(As2O3)作为抗肿瘤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
校际交流是学校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重要形式。它必须重视交流内容的必要性和交流形式的有效性。为达到此种目的,有必要对目前校际交流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目的:探讨CD44v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润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VEGF 的表达。结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战略任务,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形象和未来走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建设行为的"缺位"、"错位"和"移位"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的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健康。而采用何种分期才能更准确的评估病情,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的选择治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脱乙酰酶分别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脱乙酰基反应,调节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控基因表达。这些过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组蛋白脱乙
本文以作者身的国家民族特色为出发点,立足世界与当今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通过研究和实践以及大量的实地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的孟加拉国社会进程与艺术发展的关系,希望通过对孟加拉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史梳理以及对当下艺术发展趋势的剖析研究,让人们看到当代艺术对于孟加拉国的影响。这项课程研究与实践,试图探讨在孟加拉国主体身份与复杂的文化构成在当代艺术中的体现。文章回顾了孟加拉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机制立在形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