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出席总统就职仪式,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正式入主白宫,美国外交政策的变革正式拉开帷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几乎将美国拖入绝境,华尔街经济几乎一夜之间倒塌。为了摆脱自身困境走出泥潭,同时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挑战,“巧实力”外交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巧实力”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通过对苏珊妮·诺瑟、约瑟夫·奈等主要人物的理论以及巧实力委员会的重要决议的分析,认为他们在“巧实力”外交政策的提出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巧实力”外交政策的涵义这一部分,认为“巧实力”外交就是要把过分依赖硬实力的外交转变成为软硬皆施。新政府在外交实施中要学会灵活调动所有可供利用的工具,其中包涵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在分析“巧实力”外交政策的背景这一部分,认为其背景包括美国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下降、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失败的教训、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和美国国内的经济现状、美国传统实用主义政治文化四个方面。第二部分为“巧实力”外交的内容。通过对疗伤外交的分析,认为疗伤外交的重点是缓和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美国要同多个国家修复、巩固、建立伙伴关系,注重多边主义。通过对巧实力外交中“发展”概念的分析,认为美国外交的核心是外交、国防、发展三个方面,执行顺位为发展、外交、国防,其中“发展”成为“巧实力”外交的新支柱。通过对美国国际合作、对外援助、公共外交、经济全球化、全球性问题的分析,认为向全世界提供“福利”是“巧实力”外交的关键。第三部分为“巧实力”外交政策的影响。奥巴马政府通过施行“巧实力”外交政策,以接触取代对抗,使美国与敌对国家的关系相对缓和;以多边外交取代单边外交,增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改变反恐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实现了反恐战场转移。第四部分为“巧实力”外交政策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其外交政策言论与行动不一致事实的分析,认为其制约因素主要有政治体制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国际社会因素。第五部分为“巧实力”外交政策的实质。“巧实力”外交政策的实质是追求实现一超独霸的战略目标和提高美国的道义影响力。通过对美国历代战略界的主流理论、思潮和美国寻求两党一致的外交传统的分析,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从未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