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交媒体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也越来越深,以至于出现了“低头族”和“手机控”等新名词。人际交往的发展也随着社交媒体的到来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人际关系也不仅仅存在现实生活中,社交媒体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戈夫曼最早提出了拟剧论,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就是担任不同角色的自我呈现,并把人际交往的场景划分成了“前台”和“后台”。此后,自我呈现成为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热点。近两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研究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现象。本研究从戈夫曼的拟剧论出发,研究不同社交平台的媒介属性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自我呈现。并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测量媒介属性的四个变量,分别为媒介的社交属性、资讯属性、公开属性和好友关系强弱属性。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以积极自我呈现策略和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作为自我呈现的测量标准。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编辑制作,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通过SPSS21.0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关系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1)微博上的自我呈现与微信上的自我呈现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在微博上更倾向于选择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微信上更倾向于选择积极自我呈现策略;(2)社交媒体的社交属性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博上的真实自我呈现和微信上的真实自我呈现;(3)微博的资讯属性会显著负向影响微博上的积极自我呈现,而微信的资讯属性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信上的真实自我呈现;(4)微博的公开属性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博上的真实自我呈现,微信的公开属性也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信上的真实自我呈现;(5)微博和微信的好友关系强弱属性都会正向影响人们的积极自我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