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报告以中国科技进步新闻的英译汉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0篇外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和华为5G技术的新闻报道作为源文本进行翻译,采用了评价系统为此次翻译实践作指导。评价系统是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提出的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的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来探究语篇中的人际意义。译者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此次翻译实践中,分别从态度、介入、级差三方面分析关于中国科技进步的新闻文本,进而准确把握外媒对中国科技进步所表现的态度,并在译文中将其再现。本翻译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任务描述,其中包括源文本简介、新闻特点、报告意义以及报告结构。第二章,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译后校对。第三章,理论框架,本章介绍了评价系统的框架,评价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评价系统在翻译中的应用。第四章,案例分析,运用评价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对新闻文本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科技新闻的翻译方法。第五章,实践总结,分析归纳了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与建议。本报告发现在有关中国科技进步的新闻中,存在相当多的评价资源来表达观点,实现人际意义。译者运用评价系统对新闻文本进行分析,探索科技新闻的翻译技巧。在态度系统中,大部分态度资源通过直译处理。然而,有些态度资源是隐性的,译者在翻译中需要将文化语境和国际环境联系起来,挖掘出原文中更深层次的态度。在介入系统中,介入资源的翻译主要体现为忠实于原文,从而突出新闻文本的真实性,为读者创造一种客观可信的语境。在级差系统中,由于极差资源用来强化或弱化,明晰或模糊态度,所以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将极差资源与态度联系起来。可以说,评价系统为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新闻语篇的态度资源选择来探讨语篇的目的与作者的态度,进而有效指导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