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阳极氧化原位法制备TiO2-NiTiO3复合材料薄膜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治理水污染迫在眉睫。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治理水污染只能治标不治本,而半导体催化剂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相比于其它常用的光电催化材料,如:ZnO,CdS,WO3等,TiO2具有光电催化活性好、环境友好无害、廉价易得、性质稳定等优点,从而从众多催化剂中脱颖而出,成为实际应用中最常用最可靠的催化剂材料。但是,TiO2的缺点也很明显,其禁带宽度较宽(约为3.0 eV),只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约占太阳光总能量的4%),太阳光利用率极低。与TiO2相比,NiTiO3(NTO)的禁带宽度较窄(约为2.18 eV),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可见光(约占太阳光总能量的45%),具有优异光电转换能力,但是其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较高。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微波阳极氧化原位法合成TiO2-NiTiO3复合薄膜材料来改善TiO2的光电催化性能,系统地研究了沉积时间、沉积电压、外加偏压等条件对异质结薄膜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采用微波阳极氧化原位法成功制备了TiO2-NTO复合薄膜复合光电催化材料。复合薄膜材料中含有TiO2、NTO两种物相,其中,大部分TiO2都与NTO形成了异质结构,TiO2禁带宽度由3.0 eV变成2.49 eV,能够吸收可见光。研究了沉积时间对复合薄膜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在沉积电压为25V、外加偏压为1.4 V、光源为可见光条件下,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复合薄膜光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效率先增加后降低,沉积60 min时降解效率最优,120 min降解时间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率为82.4%。研究了沉积电压对复合薄膜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在沉积时间为60 min、外加偏压为1.4 V、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随着沉积电压增大,复合薄膜光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效率先增加后降低,沉积电压为25 V时降解效率最优,120 min降解时间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率为93.76%。研究了外加偏压对复合薄膜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沉积电压为25 V,沉积时间为60 min,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随着外加偏压的增大,降解先增加后有微弱的降低,复合薄膜材料在2.2 V外加偏压下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率最优,120 min降解时间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率为99.65%。对沉积时间为60 min,沉积电压为25 V条件下所制备复合薄膜在外加偏压为1.4 V,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进行循环稳定性测试,经过五次循环,复合薄膜材料的降解性能由93.76%降为92.12%,下降了1.64%,这说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实现热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温差材料。热电材料作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材料而备受广大学者们的关注。目前,人们主要研究的无机热电材料因其毒性较大、合成困难、不易加工、价格昂贵等缺点而受到限制,而有机热电材料因其合成简单、加工方便、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热电材料的结构研究主要聚集在聚苯胺,聚吡咯,聚芴,聚噻吩及其衍生物上,新结构的聚合物研究相对较少,设
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引起了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利用可再生光能和电能驱动分子催化剂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液体燃料是缓解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和能源问题的理想方式之一。目前,已有许多贵金属分子催化剂被研发,而基于非贵金属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较少,从经济性和持久性考虑,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研发廉价且稳定的高效分子催化系统。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廉价金属铁作为催化剂中心金属,催化剂配体使用能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由于社会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工业废水被过量排放,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一些难降解的有害微生物及有机抗生素等存在于水体中,对生态系统及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光催化氧化还原法降解污染物具有降解成本低,绿色高效等优点,被人们广泛研究,一些低成本、化学性质稳定、易合成具有高活性与高太阳光利用率的光催化剂成为了研究重点。铋基光催化材料铁酸铋(BiFeO3)吸引了研究者们的注意,BiFeO3拥有较窄的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