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根据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四川分离株SAIBK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登录号为:DQ288927)设计三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SAIBk基因组中扩增出S1、M和N基因,并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N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处理。将S1、M和N基因,分别插入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VR1020的多克隆位点,经鉴定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VR1020-S1、VR1020-M和VR1020-N。将此三种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RT-PCR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到转染VR1020-S1、VR1020-M和VR1020-N的细胞孔均出现特异的绿色荧光。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在COS7细胞中正确转录和表达。
同样设计三对特异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SAIBk株的s1、M和N基因,分别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成功构建S1、M和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1、pVAX1-M和pVAX1-N。将它们分别转染COS7细胞,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同样检到S1、M和N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及其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同样能在COS7细胞中正确转录和表达。
对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1、pVAX1-M、pVAX1-N和VR1020-S1、VR1020-M、VR1020-N,分别以1:1:1(质量比)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备两种三基因混合DNA疫苗:(VR1020-S1+VR1020-M+VR1020-N)和(pVAX1-S1+pVAX1-M+pVAX1-N),再分别用脂质体包被(脂质体和DNA疫苗的质量比为10:1)后,进行免疫原性实验。用间接ELISA测定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VR1020-S1+VR1020-M+VR1020-N)组和(pVAX1-S1+pVAX1-M+pVAX1-N)组免疫雏鸡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前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后者高于前者(P<0.05);它们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72%(13/18)和78%(14/18)。
目前,以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VR1020来构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DNA疫苗尚未见相关报道。用SAIBK毒株的S1、M和N基因与pVAX1载体来构建DNA疫苗,也未见报道。本实验也证实了VR1020(胞外表达载体)和pVAX1(胞内表达载体)用作作家禽DNA疫苗载体的可行性,但前者主要诱发体液免疫反应,后者则主要诱发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IB的临床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