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2年,中石油四大气区的出水井占开井生产井一半以上,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出水井中85%的井日产水小于50m3,这部分气井产水后单井产量下降幅度达到20%-85%,给气田的连续、稳定生产带来严重挑战。泡沫排液采气具有设备简单,施工容易,性价比高等优点,是目前排液采气的主体工艺之一。前人研究主要侧重于泡排剂的研发,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水质条件的泡排剂,而对积液诊断方法及排液优化技术研究甚少,这使得气田现场在泡排选井、泡排剂加注量设计等方面主要采用经验法,缺乏科学性,造成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浪费。涩北气田是典型的中低产水气田,本文以涩北气田为例开展研究,以积液诊断方法及排液优化技术为研究重点,形成了一套从积液诊断与积液量预测、泡排剂带压实验评价设备研制、高抗盐泡排剂研发、不同生产状态气井的排液采气工艺选择到效果评价的一整套的泡沫排液采气技术,现场应用良好,有效解决了中低产水气田的科学排液采气问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结合气田生产动态数据,系统分析了整个气田的出水现状及影响,分析得出涩北气田出水历史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凝析水期、稳定出水期与出水快速增长期,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出水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边部,东北与西北部相对严重;纵向上主要分别在II、III、IV层系,尤其是第III层系出水最为严重。出水后气井产能下降48.6%,对应产量下降幅度5%-47%,平均产量下降了21.88%,出水影响十分严重;2、通过对临界流量分析、油套压差判断、油管积液预测、气井产能分析、专家经验分析等多种积液诊断方法的综合分析、相互验证,创新建立了多因素气井积液诊断方法,并开发了计算机软件。准确率可达到95.77%。对于已积液的气井,在分析目前计算模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积液量计算模型,大幅度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油管液面位置平均误差率为5.59%,环空液面位置的平均误差率为4.31%,在涩北气田推广应用,效果良好;3、针对泡排剂评价设备不能加载压力,评价环境与现场实际相差较远的问题,建立一套新的评价设备,评价温度:室温-200℃,压力:大气压-25MPa,为高性能泡排剂的研发及评价提供了分析与测试手段;在新评价设备的基础上,采用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方法,研发了一种高耐盐的泡排剂,耐矿化度可达到250000mg/L,其起泡性、稳定性、携液性均大幅度优于现场在用泡排剂;4、结合涩北气田的出水特点,分析多种排液采气工艺在涩北气田的适应性,推荐了涩北气田的主体排液采气工艺为泡排;研制了不同出水情况气井排液采气方式选择控制图,为500多口井推荐了排液采气方式;结合气田配产方案,为气田管理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5、论文形成的积液诊断方法及排液优化技术在涩北气田推广应用,有效降低出水对气井生产的影响。其中,高效抗盐泡排剂推广应用112口井511井次;优化设计179井次,试验有效率达94%,取得了显著效果,已成为涩北气田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的主要工艺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