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理念下的贵阳中心主城区临山地区建筑形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文化”是中国古灿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受“山水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钱学森教授提出“山水城市”这一理念,归根结底就是让人们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尊重历史,建设具有可识别性的山地城市。然而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趋同的今天,山地城市为扩大可建设面积,照搬平原城市建筑设计方法,使山地建筑丧失山地建筑形态特色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为自己创造舒适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应关注自然,尤其山地城市更应把握好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建构具有山地城市地域特色的建筑。改革开放以后贵阳的发展之快无不令人感慨,如今的贵阳已从以前的“穷山恶水”发展成一个现代都市,我们在感慨经济全球化使城市发展如此之快的同时也意识到现代化正逐步使贵阳丧失“山地城市”特征,针对这一问题,在《贵阳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提出“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生态规划理念,并针对贵阳总规进行了《贵阳市城市特色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贵阳市生态系统专题研究》、《贵阳市总体城市设计》等专题研究。而如何使这些规划理念更加合理的实现,对山地建筑形态的把握无疑是这其中的一个最基础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即是对贵阳临山地区建筑从外在形态如何表现才能更好的突出山地城市特色上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从山地建筑形态影响因素入手,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入手,回顾贵阳建筑形态的历史沿革,总结贵阳现状临山地区建筑形态特征。其次,从现状特征入手,总结和分析临山地区建筑形态的突出问题,并对相关山地城市进行案例借鉴,提出对贵阳当地的可借鉴因素。贵阳虽然具有优越的地形地貌优势,但是由于实际建设中对地形地貌的不尊重,导致建筑与自然地貌的协调性欠佳,临山地区建筑与山地视觉秩序混乱,建筑特色不明显,缺乏地域特征等缺点和不足,本文通过对几个山地城市的借鉴中得出想要凸显山地城市“显山露水”的特征,必须对建筑形态上进行控制。最后,分别从山地建筑平面组织形式,视觉环境营造以及受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形态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建设具有特色的多民族地区临山地区建筑形态。
其他文献
综采放顶煤采空区内煤岩体破碎程度严重,遗煤量多,漏风严重,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度高。华亭矿区许多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工作面生产设备投资巨大,矿井生产集中,一旦发生
<正>对于中国来说,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理性回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经济社会从无序到法制规范阶段,外资、外企撤离流走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备受关注。2006年3月,大秦铁路正式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由于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开行,使得大秦铁路的运能
以"轻与重"的观念为指导对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中的三首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进行文本细读与批评,重点关注诗歌文本中存在的"轻"与"重"的对比,分单一性、矛盾性、落差性三种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取得持续增长,但近年来的经济福利却未能与之同步。“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标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远程医疗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了解国内外远程医疗各个方面的发展、应用以及一些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远程医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已然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直接相关的重要内容,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现代政府治理的重中之重,它是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标
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效评估的有关研究进行回顾,发现目前研究有以下特点:针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的研究较多,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包括院校培养(高等教育)、跟师
由于碳纤维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碳纤维作为导热填料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以碳纤维为导热填充材料,分别制备了以聚乙烯、硅橡胶/聚乙烯和环
本文采用SCL-90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