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特阿拉伯关系研究(1990-2009)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于1990年7月21日正式建交。在这之前,由于两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皆存在巨大差异,加上冷战等历史限制,沙特一直与“中华民国”(台湾)保持外交关系,中沙建交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但中沙建交后,两国的关系一直维持友好和平发展,创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间和睦相处、友好合作的典范。本文对中沙关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梳理和分析。首先,两国建交前沙特与“中华民国”(台湾)的关系作为中沙建交的背景被提出。在概述台沙关系后,作者认为,台沙间经贸往来是双方保持关系的主要动力,也给中沙建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中沙建交后,这一关系也没有停止,并仍有发展,台湾也没有停止利用这一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拓展空间”的动作。这一事实要求中国重视在与沙特发展关系时既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更要注重合适的策略。其次,两国的建交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超智慧和娴熟的外交技巧。利用国内穆斯林展示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是赢得沙特对中国的好感的重要举措,在穆斯林交往的推动下,中沙间的经贸、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往从无到有,两国的民间外交最终促成了政治上的建交。中沙建交完全可以作为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因此,笔者利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观念”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这一研究路径对中沙建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沙特对中国的认识的改变主要缘自对中国国内穆斯林的认识,在看到中国自由的宗教政策后,两国慢慢以经贸、体育交流为桥梁,最终达到正式建交。第三,建交后,中沙两国的关系因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提速,中沙间的经贸关系已经达到一种战略高度。中国的经济腾飞离不开沙特石油的供应,这是两国关系的重点,此外,中沙间的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也不断上升。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得到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注,中沙间已经完成了最高领导人的互访,而中国最高领导人已三次访问沙特。这些互访不仅巩固了中沙间的经贸关系,更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在处理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上,两国都表示互相理解和支持;除宗教交往外,两国的文化、教育、科技等交流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领导人称赞“中沙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发展阶段”。中沙关系友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中国对沙特的贸易逆差,台湾与沙特的关系等;而在国际因素上则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沙特接壤的伊拉克局势动荡,隔湾相望的伊朗核问题局势不明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未来的中沙关系。要应对这些问题,中沙两国必须加强交流和合作。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茯苓菌摇瓶发酵终点为196h。菌丝体鲜重为30g/100mL、发酵液还原糖含量0.05g/L、发酵液的终点pH2.5、发酵液总糖含量2.0g/L。运用物理方法浸提处理茯苓发酵醪液:以超声
针对SINS/GPS航弹无动力飞行和高度测量误差较大的缺点,设计了基于最大升阻比的中制导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带落角约束的末制导律,运用遗传算法对末制导律参数进行
在融媒体时代,伴随着观众收视习惯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纪录片通过视频网站播放,由此带来了纪录片生产模式的改变。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生产现状的梳理,分析在政策和市场的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扮演的是"有效监督者",还是"旁观者",抑或"合谋者"的角色理论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高管更替这一研究视角,以2004-2008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
对盐城市4个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7~8月生产的4类蔬菜(叶菜类、瓜类、茄果类和豆类)中15种有机磷类农药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按照SN 0334-95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根据NY 150
变配电监控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卷烟厂,根据制丝及卷接包生产线、制冷机组、空调机组、锅
<正>企业工资分配权是企业经营权的重要内容,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后,客观上要求工资自主分配。但在何种具体情况下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背景下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苏南和部分上海企业的329名员工及其直接上级的配对成组取样,采用分层回
数字电视是一种产业。尽管中国数字电视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电视大国,但不是数字电视强国。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数字电视还没有实现产业化。数字电视的经营能力
本文以稳定性为视角,对宪政理论中的基础性问题——宪法权威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首先通过“权威”的概念对宪法权威的定义作出了明确界定,并将宪法权威的特征分为形式特征和实